来源:复禾健康
324人阅读
打干扰素需要注意过敏反应、用药禁忌、不良反应监测、药物相互作用及特殊人群用药等事项。干扰素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肿瘤等疾病,使用前需严格评估适应症与禁忌症。
1、过敏反应首次使用干扰素前需进行皮试,观察是否出现皮疹、瘙痒或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既往对干扰素或其他生物制剂过敏者禁用。若注射后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表现,需立即停药并就医处理。部分患者可能对干扰素中的稳定剂如人血白蛋白过敏,需提前告知医生过敏史。
2、用药禁忌严重心脏病、肝功能失代偿、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患者禁用干扰素。甲状腺功能异常未控制者需谨慎使用,可能诱发甲状腺炎。妊娠期妇女禁用α-干扰素,可能影响胎儿发育。抑郁症患者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情绪变化,干扰素可能加重精神症状。
3、不良反应监测干扰素常见发热、乏力等流感样症状,可提前使用解热镇痛药缓解。用药初期需每周检测血常规,警惕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降低。长期使用可能引发甲状腺功能异常,建议每3个月检查促甲状腺激素。出现持续头痛、视物模糊需排查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
4、药物相互作用干扰素与茶碱合用时需监测血药浓度,可能增加茶碱毒性。与骨髓抑制药物联用会加重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时需注意溶血风险,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接种活疫苗前应停用干扰素,可能影响疫苗免疫效果。
5、特殊人群用药儿童使用干扰素需根据体重调整剂量,并监测生长发育情况。老年人应从小剂量开始给药,密切观察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反应。哺乳期妇女需暂停母乳喂养,干扰素可通过乳汁分泌。肝功能不全者需降低剂量,定期检测ALT和胆红素水平。
使用干扰素期间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乏力症状。饮食需均衡营养,适量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帮助修复组织。注意口腔清洁预防溃疡发生,出现持续发热或皮下出血应及时就医。治疗结束后仍需定期随访,监测可能延迟出现的不良反应如甲状腺功能异常或自身免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