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87人阅读
骨盆骨折盆腔血肿需立即制动并就医,处理方式主要有急诊止血、骨盆固定、血肿引流、药物干预及手术修复。骨盆骨折多由高能量创伤导致,可能伴随失血性休克或脏器损伤,需由创伤外科团队综合评估。
1、急诊止血急性期需优先控制出血,采用骨盆带或床单捆绑临时固定骨盆环,减少骨折端移动导致的二次出血。对于动脉性出血,介入科可行血管造影栓塞术,常用明胶海绵颗粒或弹簧圈封闭出血血管。同时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必要时输注红细胞悬液维持循环稳定。
2、骨盆固定稳定性骨折可采用外固定支架,如AO骨盆外固定架或INFIX内固定系统,通过髂骨翼置钉实现力学稳定。不稳定性骨折需手术复位,使用重建钢板、骶髂螺钉等内固定器材,恢复骨盆后环完整性。固定后需定期影像学评估复位效果,避免畸形愈合。
3、血肿引流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适用于局限型血肿,可降低腹腔内压并预防感染。对于合并腹膜后血肿者,需监测血红蛋白变化,若持续出血或出现感染征象,需手术清除血肿并探查出血点。引流液应送细菌培养,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脓毒症。
4、药物干预疼痛管理可使用注射用帕瑞昔布钠或盐酸曲马多注射液,严重疼痛可联合阿片类药物如盐酸吗啡注射液。预防血栓形成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同时监测凝血功能。存在活动性出血时禁用抗凝药物,可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注射液辅助止血。
5、手术修复合并膀胱破裂需行膀胱修补术,直肠损伤则需结肠造瘘。对于Tile C型骨折,常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前路用钢板固定耻骨联合,后路用骶髂螺钉固定骶骨骨折。术后需预防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早期康复训练避免关节僵硬。
骨盆骨折后需绝对卧床2-3周,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下肢穿弹力袜预防血栓。恢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渐进式负重训练,初期使用助行器辅助行走。饮食应高蛋白高纤维,适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促进骨痂形成,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情况,6-8周内禁止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