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全科

血象高一般几天好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肺部有炎症血象会高吗?

肺部炎症可能导致血象升高。血象升高通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增加,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这是机体对感染或炎症的免疫反应。肺部炎症可能由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感染引起,也可能与非感染性因素如吸入刺激性气体或过敏反应有关。血象升高是炎症活动的一个标志,但并非所有肺部炎症都会导致血象升高,具体情况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1、细菌感染:细菌性肺炎是常见的肺部炎症,血象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875mg/125mg,每日两次或头孢呋辛酯片500mg,每日两次,疗程通常为7-10天。

2、病毒感染:病毒性肺炎如流感病毒或新冠病毒感染,血象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如使用奥司他韦胶囊75mg,每日两次抗病毒,或布洛芬缓释胶囊300mg,每日两次缓解发热和疼痛。

3、非感染性炎症:吸入刺激性气体或过敏反应可能导致肺部炎症,血象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治疗需避免接触过敏原或刺激性气体,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10mg,每日一次缓解症状。

4、慢性炎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哮喘等慢性炎症性疾病,血象可能长期轻度升高。治疗需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吸入剂200μg,每日两次和支气管扩张剂如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50μg/500μg,每日两次。

5、免疫反应: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累及肺部导致炎症,血象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可能升高。治疗需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片10mg,每周一次或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5mg,每日一次。

日常护理中,肺部炎症患者需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柠檬,增强免疫力。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或瑜伽,有助于改善肺功能。定期监测血象和肺部影像学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小孩血象高有什么危险?

小孩血象高可通过抗感染治疗、纠正贫血、补充营养等方式治疗。血象高通常由感染、贫血、营养不良、血液疾病、肿瘤等原因引起。

1、感染:小孩血象高可能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感染引起的血象高需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如阿莫西林颗粒250mg/次,每日3次、奥司他韦颗粒30mg/次,每日2次等,同时注意休息和补充水分。

2、贫血:血象高可能与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贫血引起的血象高需补充铁剂或维生素B12,如硫酸亚铁片100mg/次,每日3次、维生素B12片500μg/次,每日1次,并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瘦肉、菠菜等。

3、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血象异常,通常表现为体重下降、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等症状。营养不良引起的血象高需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等,必要时可补充复合维生素片。

4、血液疾病:血象高可能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疾病有关,通常表现为出血倾向、骨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血液疾病引起的血象高需根据具体疾病类型进行化疗或骨髓移植,如长春新碱1mg/m²,每周1次、环磷酰胺50mg/m²,每日1次等药物治疗。

5、肿瘤:某些肿瘤可能导致血象异常,通常表现为肿块、疼痛、体重下降等症状。肿瘤引起的血象高需根据肿瘤类型选择手术切除或放疗,如肿瘤切除术、放疗剂量根据病情调整等,同时配合化疗药物如顺铂50mg/m²,每3周1次。

小孩血象高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类、豆类、新鲜水果等,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定期复查血象,监测病情变化。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小孩血象高发烧怎么办?
小孩血象高伴随发烧通常表明体内存在感染,需及时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建议尽快就医,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明确感染类型,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或退烧药物控制症状。常见原因包括细菌或病毒感染,治疗原则为抗感染、退热及对症处理。 1、细菌感染是导致血象高的常见原因。血常规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常见疾病如扁桃体炎、肺炎、尿路感染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头孢类、阿莫西林等,疗程一般为5-7天。同时配合退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控制体温在38.5℃以下。 2、病毒感染也可能引起血象升高,但白细胞总数可能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增加。常见疾病包括流感、手足口病等。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如退烧药、补液等。特殊病毒感染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 3、发热期间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控制体温在38.5℃以下。退烧药物多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注意服药间隔时间至少4-6小时,避免过量。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敷额头也可辅助退烧,但不宜过度使用酒精擦浴。 4、饮食调理有助于恢复。建议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稀粥、蔬菜汤等。补充足够的水分,避免脱水。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助于提高免疫力。避免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5、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二手烟等有害气体刺激呼吸道。适当增加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精神萎靡、持续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进一步诊治。 小孩血象高伴发烧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细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病毒感染以对症支持为主。发热期间需合理使用退烧药物,注意饮食调理和日常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复诊。血象高的原因复杂,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盲目用药或延误病情。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血象低是什么原因?
血象低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病因包括感染、营养不良、药物影响或血液系统疾病,需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药物治疗、营养补充或手术干预。 1、感染: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血象低。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或慢性肝炎等。治疗需抗感染,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恩替卡韦或干扰素等。 2、营养不良:缺乏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会影响血细胞生成。改善饮食结构,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和绿叶蔬菜,同时补充铁剂、叶酸片或维生素B12。 3、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化疗药物、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可能导致骨髓抑制。若出现血象低,需评估药物使用情况,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或停药,并辅以升白细胞药物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4、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白血病等疾病会导致血象低。需通过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包括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化疗等。 血象低的病因复杂,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注重营养均衡,定期体检,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对于慢性疾病患者,需长期随访,监测血象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血象20000多怎么办?
血象20000多提示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白细胞升高常见于感染、炎症、血液疾病等,治疗包括抗感染、抗炎、化疗等,具体方案需根据病因制定。 1、感染是白细胞升高的常见原因,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入侵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大量白细胞。细菌感染常用抗生素如头孢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病毒感染可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阿昔洛韦;真菌感染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 2、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导致白细胞升高。治疗以控制炎症为主,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 3、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是白细胞升高的严重原因。治疗需根据具体疾病类型选择化疗、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化疗药物包括阿糖胞苷、柔红霉素、长春新碱等;靶向药物如伊马替尼、达沙替尼;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高危患者。 4、其他原因如应激、药物反应、肿瘤等也可能导致白细胞升高。应激状态可通过休息、心理疏导缓解;药物反应需停用相关药物;肿瘤需根据类型选择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5、生活方式调整有助于改善白细胞升高。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如柑橘类、坚果,避免高脂高糖饮食;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可增强免疫力;保证充足睡眠,减少压力。 血象20000多需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是关键。根据具体原因选择针对性治疗,同时配合生活方式调整,可有效控制白细胞水平,改善预后。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病情变化,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热门标签

肾肿瘤 成骨细胞瘤 精神分裂症 急性阑尾炎 急性鼻咽炎 砷化物中毒 病毒性心肌炎 结节性硬化症 颈部脊髓水肿 急性化脓性鼻窦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