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81人阅读
孩子误食老鼠或老鼠接触过的物品属于紧急情况,可能引发严重感染或中毒,需立即就医处理。误食行为通常与好奇心强、认知不足或异食癖等因素有关,家长应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并寻求专业医疗干预。
老鼠携带多种病原体,包括汉坦病毒、鼠疫杆菌、钩端螺旋体等,可能通过唾液、排泄物污染食物或物品。孩子误食后可能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如呕吐、腹泻、腹痛,严重时可发展为出血热、脑膜炎或败血症。若老鼠接触过灭鼠药,还可能引发凝血功能障碍或神经毒性反应。家长需立即清除孩子口腔残留物,用清水漱口,保留可疑物样本供医生检测,并尽快前往急诊科或儿科就诊。
极少数情况下,发育障碍或严重营养不良患儿可能出现持续性异食行为,表现为反复吞食非食物物质。这类情况需儿童心理科联合营养科进行长期行为干预与营养补充治疗。家长应妥善存放有毒物品,加强儿童看护,定期开展居家灭鼠工作,教育孩子识别危险物品。
日常生活中,家长需将杀虫剂、鼠药等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密闭容器中,教育孩子不捡拾不明物品。若发现孩子有啃咬玩具、泥土等异常行为,应及时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和发育评估。居家环境应保持清洁,定期检查管道缝隙,避免老鼠滋生。出现误食事件后,即使无症状也需密切观察72小时,监测体温、精神状况及排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