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20人阅读
孩子长耳疖子可通过保持局部清洁、热敷缓解、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切开引流等方式治疗。耳疖通常由细菌感染、耳道损伤、免疫力低下、耳道潮湿、频繁掏耳等原因引起。
1、保持局部清洁家长需每日用生理盐水或医用酒精棉签轻柔擦拭孩子耳廓及外耳道口,避免脓液堆积。禁止挤压疖肿或使用尖锐物品清理,防止感染扩散。清洁后保持耳部干燥,可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繁殖。
2、热敷缓解将干净毛巾浸入40℃左右温水拧干后敷于患处,每次10-15分钟,每日重复进行3-4次。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疖肿成熟软化。操作时家长需测试温度,避免烫伤孩子皮肤。
3、外用药物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抗生素类外用药。用药前需清洁患处,取适量药膏覆盖疖肿及周围2厘米区域。若出现皮肤发红加剧或瘙痒需立即停用。
4、口服药物对于伴随发热或淋巴结肿大的患儿,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罗红霉素分散片等口服抗生素。家长需按说明书间隔时间给药,完成整个疗程。
5、切开引流当疖肿直径超过1厘米且波动感明显时,耳鼻喉科医生会在局麻下做十字形切口排脓。术后需每日换药,使用碘伏消毒后覆盖无菌敷料。该操作能快速缓解疼痛并预防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日常需避免孩子抓挠耳朵,洗澡时用防水耳塞阻隔进水。饮食宜选择南瓜粥、蒸蛋羹等软质食物,补充维生素A和优质蛋白促进修复。若疖肿3日内未消退或出现高热、耳周肿胀扩散,应立即就医排查是否合并乳突炎等严重感染。恢复期间暂停游泳等水上活动,减少耳机使用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