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00人阅读
后背疼痛、难受可能与肌肉劳损、脊柱退行性变、内脏疾病、心理因素、感染或炎症等原因有关,可通过休息理疗、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肌肉劳损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或过度用力可能导致背部肌肉紧张劳损,表现为局部酸痛、活动受限。这类情况可通过热敷缓解,建议调整坐姿并避免提重物。若疼痛持续,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药物。
2、脊柱退行性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脊柱病变可能压迫神经引发放射性背痛,常伴有肢体麻木。轻度患者可通过牵引治疗改善,严重者可能需要椎间孔镜手术。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甲钴胺片等药物营养神经。
3、内脏疾病胆囊炎、胰腺炎等腹腔脏器病变可能引起牵涉性背痛,多伴随发热、恶心等症状。肾结石发作时可能出现肋脊角剧烈绞痛。需通过超声或CT确诊,急性发作时可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必要时需进行碎石治疗。
4、心理因素焦虑抑郁可能引发躯体化症状,表现为慢性弥漫性背痛,但体检无器质性病变。可通过心理咨询改善,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等抗焦虑药物,配合正念训练缓解症状。
5、感染或炎症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初期可能出现单侧烧灼样背痛,3-5天后出现特征性皮疹。强直性脊柱炎则表现为晨僵和夜间痛,需通过HLA-B27检测确诊。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片、依托考昔片等药物控制病情。
日常应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睡眠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急性疼痛期可局部冷敷48小时后再热敷,适度进行游泳等低冲击运动增强背部肌肉。若疼痛伴随体重下降、夜间加重或发热,须立即就医排查肿瘤、感染等严重疾病。定期进行脊柱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退行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