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580人阅读
化疗后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补液、药物干预、感染排查、营养支持等方式处理。化疗发热通常由药物反应、骨髓抑制、感染、肿瘤溶解、脱水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体温低于38.5摄氏度时建议采用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物理方式。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避免使用酒精擦浴。冷敷时需用毛巾包裹冰袋,单次冷敷不超过20分钟,防止低温冻伤。同时保持室内通风,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
2、调整补液化疗药物代谢产物蓄积可能引发发热,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3000毫升。可交替饮用淡盐水、口服补液盐溶液、椰子水等维持电解质平衡。出现呕吐腹泻时需静脉补液,使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等补充丢失体液。
3、药物干预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伴有明显不适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解热镇痛药。禁止自行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粒细胞缺乏者出现发热需立即静脉输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美罗培南等广谱抗生素。
4、感染排查化疗后7-14天白细胞低谷期出现发热需紧急排查感染。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测及血培养检查。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需排除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必要时进行胸部CT检查。口腔黏膜炎或肛周感染也是常见发热原因。
5、营养支持发热期间机体代谢率增高,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30-35千卡热量摄入。选择高蛋白食物如蒸蛋羹、龙利鱼泥、乳清蛋白粉,搭配西蓝花、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吞咽困难者可选用全营养配方粉,避免进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化疗期间需每日监测体温4次,记录发热时间曲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饭后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出现持续高热、寒战、意识改变等表现时须立即就医。治疗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家属接触患者前需规范洗手消毒。定期复查血常规直至化疗周期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