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36人阅读
慢性中耳炎通常可以根治,但需根据具体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治疗。慢性中耳炎主要包括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两类,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达到临床治愈。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长期耳流脓、听力下降和鼓膜穿孔。治疗需清除病灶并修复听力功能。急性发作期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控制感染,配合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等抗生素。炎症控制后可通过鼓室成形术修复鼓膜穿孔,或行乳突根治术清除病变组织。术后定期复查耳内镜和听力检查,多数患者术后流脓症状消失,听力改善明显。日常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污水进入耳内,游泳时使用防水耳塞。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以耳闷胀感和传导性耳聋为主要表现,多与咽鼓管功能障碍相关。治疗需改善咽鼓管通气功能,可进行咽鼓管吹张治疗,配合鼻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减轻鼻咽部炎症。顽固性病例需行鼓膜置管术引流中耳积液,术后3-6个月导管自行脱落。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腺样体肥大问题,必要时行腺样体切除术。日常可多做吞咽、打哈欠等动作促进咽鼓管开放,避免用力擤鼻。
慢性中耳炎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A和锌促进黏膜修复。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注意劳逸结合,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不可自行停药。定期复查耳内镜和纯音测听,监测病情变化。出现耳痛加剧、眩晕或面瘫等并发症时需立即就医。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护理,大多数慢性中耳炎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