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503人阅读
甲亢治疗后出现甲减可通过调整药物剂量、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饮食调节、心理疏导等方式改善。甲减通常由放射性碘治疗过度、抗甲状腺药物过量、甲状腺手术切除过多等原因引起。
1、调整药物剂量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片或丙硫氧嘧啶片使用过量可能导致药物性甲减。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少药量或停药,同时监测促甲状腺激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若为放射性碘治疗后甲减,通常需要永久性替代治疗。
2、甲状腺激素替代左甲状腺素钠片是甲减的主要治疗药物,需根据体重和甲状腺功能指标调整剂量。治疗初期每4-6周复查TSH值,稳定后可延长至6-12个月复查。服药需空腹,避免与钙剂、铁剂同服。
3、定期复查指标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测TSH、FT3、FT4等指标。甲亢治疗后的甲减可能出现暂时性甲减或永久性甲减,通过持续监测可明确类型。放射性碘治疗后甲减多发生在2-6个月内,需密切跟踪。
4、饮食调节甲减患者可适量增加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但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需限制碘摄入。保证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的摄入,限制高脂肪食物。贫血患者可补充动物肝脏、菠菜等富含铁和维生素B12的食物。
5、心理疏导甲减可能导致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患者可通过正念训练、团体支持等方式改善心理状态。家属应关注患者情绪变化,严重抑郁需寻求专业心理干预。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缓解疲劳症状。
甲减患者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冬季可适当增加室内温度。日常可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疲劳感。出现明显嗜睡、体重骤增、面部浮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每半年至一年需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和骨密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