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38人阅读
脚踝骨折后一般需要6-8周才能尝试下地活动,具体时间与骨折类型、愈合情况以及康复训练进度有关。
脚踝骨折后下地时间主要取决于骨折的严重程度和个体恢复差异。轻微骨裂或稳定性骨折,通常在石膏固定6周后经X光复查确认愈合良好,可在医生指导下开始部分负重训练,初期需借助拐杖分散压力。粉碎性骨折或合并韧带损伤时,固定时间可能延长至8-12周,过早负重可能导致内固定物松动或二次损伤。康复过程中需遵循渐进原则,从脚尖点地过渡到全脚掌着地,配合踝泵运动、超声波治疗等物理疗法促进血液循环。体重控制对减轻踝关节负荷至关重要,超重患者需适当延长保护期。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是判断愈合进度的关键,若出现肿胀加剧或疼痛反弹应立即停止负重。
骨折愈合期间应保持高钙饮食,每日补充5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搭配西蓝花、豆腐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睡眠时抬高患肢15厘米可缓解水肿,避免长时间下垂姿势。康复期选择硬底支撑鞋减少踝关节扭动风险,水中步行训练能有效降低关节压力。若伴随骨质疏松需同步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防止再次骨折。严格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禁止自行拆除固定装置或提前增加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