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39人阅读
拔牙后创口出现的白色物质通常是纤维蛋白渗出物或新生肉芽组织,属于正常愈合过程中的生理现象。主要有血凝块机化、纤维蛋白网、肉芽组织增生、食物残渣附着、感染性分泌物五种常见情况。
1、血凝块机化拔牙后24小时内形成的血凝块会逐渐转变为淡黄色或灰白色纤维蛋白网,这是机体启动愈合的标志。血凝块中的血小板释放生长因子,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形成胶原基质。此时应避免用力漱口或触碰创面,防止发生干槽症。若伴随剧烈疼痛或腐臭味需及时复诊。
2、纤维蛋白网术后3-5天可见创面覆盖白色网状膜状物,由纤维蛋白和炎性细胞构成。这种保护性伪膜能隔离外界刺激,为下方肉芽组织生长提供支架。正常情况无需特殊处理,但需保持口腔清洁,可使用氯己定含漱液辅助消毒。
3、肉芽组织增生愈合中期术后1-2周创口边缘出现的粉白色颗粒状组织,富含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此时可观察到组织逐渐填平牙槽窝,触之易出血。建议继续软食饮食,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干扰愈合进程。
4、食物残渣附着进食后部分软质食物可能黏附在愈合中的创面,形成白色絮状物。这种情况可通过术后24小时开始的温和盐水漱口清除,但需避免暴力冲洗。推荐使用注射器轻柔冲洗,同时注意观察是否伴有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
5、感染性分泌物当白色物质伴随明显脓液、持续出血或剧烈疼痛时,可能提示细菌感染或干槽症。这种情况需立即就医处理,医生可能会清创后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或碘仿纱条填塞,严重者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联合甲硝唑片抗感染治疗。
术后恢复期间应保持口腔卫生但避免过度清洁创面,24小时后可开始用温盐水轻柔漱口。饮食选择温凉流质或软食,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热食物。戒烟酒至少72小时,减少用吸管吮吸动作。若出现持续渗血、剧烈疼痛或发热超过38.5度,应立即返院检查。正常愈合过程中白色物质会随上皮化逐渐消失,完全愈合通常需要4-8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