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20人阅读
水痘可能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潜伏期发作等原因引起。水痘可通过抗病毒治疗、皮肤护理、隔离防护、对症处理、疫苗接种等方式干预。
1、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该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在局部淋巴结复制,随后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和全身性瘙痒皮疹,皮疹从斑疹发展为丘疹、水疱并结痂。临床常用阿昔洛韦片、泛昔洛韦胶囊、更昔洛韦分散片等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
2、免疫力低下免疫功能不全者更易感染水痘病毒且症状较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HIV感染者等群体感染风险显著增加。这类患者可能出现出血性水疱、持续高热等严重表现。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必要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使用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
3、接触传播接触水痘患者皮疹分泌物或被污染的衣物玩具可导致传播。病毒在痂皮干燥前均具有传染性,幼儿园等集体机构易发生聚集性疫情。患者需隔离至所有皮疹结痂,接触者应观察21天。对易感接触者可在暴露后72小时内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或紧急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进行暴露后预防。
4、母婴垂直传播孕妇在分娩前5天至产后2天发生水痘时,新生儿可能发生先天性水痘综合征。表现为肢体发育异常、眼部病变及神经系统损伤。孕晚期感染还可导致新生儿播散性水痘,病死率较高。孕期应避免接触水痘患者,未免疫的备孕女性建议接种疫苗。新生儿水痘需使用阿昔洛韦注射液治疗。
5、潜伏期发作水痘潜伏期通常为10-21天,期间病毒在神经节内潜伏。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可重新激活引起带状疱疹。中老年人多见单侧带状分布的疼痛性皮疹。治疗可选用盐酸伐昔洛韦颗粒、喷昔洛韦乳膏等药物,严重神经痛可联合普瑞巴林胶囊缓解症状。
水痘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室温不宜过高以防出汗加重瘙痒。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促进代谢。恢复期间注意观察有无持续高热、皮疹化脓等并发症迹象。未患病儿童建议按计划接种水痘疫苗,成人未免疫者也可补种。学校等集体单位出现病例时,需做好环境消毒和密切接触者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