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29人阅读
慢性额窦炎可通过鼻腔冲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慢性额窦炎通常由细菌感染、过敏反应、鼻腔结构异常、免疫功能低下、环境刺激等因素引起。
1、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鼻腔冲洗器清洁鼻腔,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每日重复进行可减轻黏膜水肿,改善鼻窦引流。操作时注意水温接近体温,避免用力过猛导致黏膜损伤。儿童或操作困难者建议选择喷雾式洗鼻器。长期鼻腔冲洗需配合医生指导,避免继发感染。
2、药物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额窦炎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缓释片等抗生素。过敏性因素可选用氯雷他定片、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控制炎症。黏膜肿胀严重时短期使用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缓解症状,但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所有药物需严格遵循处方剂量和疗程。
3、物理治疗局部热敷或蒸汽吸入能促进鼻窦分泌物排出,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医院可进行超短波理疗,通过高频电磁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低温等离子消融适用于伴发下鼻甲肥大的患者,能减少组织体积。物理治疗需配合药物使用,单独应用效果有限。
4、手术治疗经鼻内镜额窦开放术适用于药物控制无效或伴鼻息肉的患者,通过微创技术扩大自然窦口。额窦球囊扩张术创伤更小,但复发率较高。术前需完善CT检查评估解剖变异,术后需定期冲洗防止粘连。手术不能替代药物治疗,需继续控制基础病因。
5、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室内湿度50%-60%,避免接触粉尘、冷空气等刺激因素。戒烟并远离二手烟,烟草烟雾会加重黏膜炎症。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饮食宜清淡,增加维生素C和锌的摄入,限制乳制品以防分泌物黏稠。过敏体质者需进行过敏原检测并针对性回避。
慢性额窦炎患者应避免用力擤鼻导致病原体逆行感染,擤鼻时单侧交替进行。冬季外出佩戴口罩防护,夏季空调温度不宜过低。游泳时使用鼻夹防止呛水,潜水需谨慎。定期复查鼻内镜评估疗效,症状加重或出现头痛发热需及时就诊。长期患病者建议每年进行鼻窦CT检查监测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