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61人阅读
诱发中耳炎的常见病菌主要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中耳炎通常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闷胀感等症状,可能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是儿童急性中耳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可通过上呼吸道感染扩散至中耳。感染后可能出现高热、耳部剧烈跳痛,鼓膜充血膨隆。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或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日常需保持鼻腔通畅,避免用力擤鼻。
2、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多引起非侵袭性中耳炎,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典型症状包括持续低热、耳道渗液,可能伴随咳嗽。可选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头孢呋辛酯片或克拉霉素分散片治疗。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耳部分泌物性状变化。
3、卡他莫拉菌卡他莫拉菌易在免疫力低下时引发中耳炎,常见于慢性鼻窦炎患者。症状多为耳闷、耳鸣伴黏稠分泌物。治疗可采用头孢丙烯分散片、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或桉柠蒎肠溶软胶囊。避免游泳或耳道进水可降低复发概率。
4、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多见于外伤后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特征为脓性分泌物伴恶臭。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夫西地酸乳膏或莫匹罗星软膏。清洁耳道时应使用无菌棉签轻柔擦拭。
5、化脓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感染起病急骤,常伴随扁桃体炎,表现为耳痛放射至头部。推荐使用青霉素V钾片、罗红霉素胶囊或乙酰螺旋霉素片。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用温热毛巾敷耳缓解疼痛。
预防中耳炎需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哺乳期婴儿应保持45度角喂养姿势,儿童感冒后应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出现耳部不适时避免自行掏耳或使用偏方,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游泳时可佩戴专用耳塞防止污水进入,擤鼻时应单侧交替进行。若反复发作需排查腺样体肥大等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