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97人阅读
脑干梗塞导致的吞咽障碍多数情况下可以部分或完全恢复,具体恢复程度与梗塞部位、范围、治疗时机及康复训练等因素有关。脑干梗塞可能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原因引起,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并配合综合康复治疗。
脑干梗塞后吞咽功能的恢复通常需要结合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急性期可通过静脉溶栓或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改善脑部供血,同时使用神经保护剂如依达拉奉注射液促进神经修复。病情稳定后,需尽早开始吞咽功能训练,包括口腔肌肉锻炼、冷热刺激训练及吞咽电刺激治疗。部分患者通过3-6个月的规范康复,吞咽能力可逐渐改善,甚至恢复正常饮食。
少数患者因梗塞范围较大或累及延髓等重要区域,可能遗留长期吞咽困难。此时需通过鼻饲管或胃造瘘维持营养,并持续进行代偿性吞咽训练,如调整进食体位、选择糊状食物等。若合并反复呛咳或吸入性肺炎,可能需长期依赖管饲喂养。
脑干梗塞患者应定期复查头颅影像学评估恢复情况,康复期间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进食过硬或粘性食物。家属需协助记录呛咳次数及进食量,发现发热或呼吸困难时立即就医。吞咽功能恢复是一个渐进过程,需坚持训练并配合医生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