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80人阅读
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梗死可能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偏瘫、言语障碍、意识模糊等症状,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并紧急干预。
1. 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导致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此类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发病时可能出现单侧肢体无力、面部麻木等症状。治疗需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聚集,必要时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改善脑循环。急性期可通过静脉溶栓或血管内取栓恢复血流。
2. 心源性栓塞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易形成附壁血栓,脱落后随血流阻塞脑动脉引发栓塞性脑梗死。此类患者突发症状较重,可能出现昏迷、视野缺损等表现。需长期服用华法林钠片或利伐沙班片抗凝,急性期可使用注射用阿替普酶溶栓。心脏超声和动态心电图有助于明确病因。
3. 小动脉闭塞长期高血压或糖尿病可导致脑内小动脉玻璃样变,引发腔隙性脑梗死。症状相对较轻,多见单纯运动障碍或感觉异常。治疗基础疾病是关键,可选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压,二甲双胍缓释片调节血糖,配合丁苯酞软胶囊改善脑代谢。
4. 血液系统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等血液病可能增加血液黏稠度,诱发脑梗死。患者可能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前驱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病使用羟基脲片调节血细胞,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严重时需进行血浆置换。
5. 其他原因血管炎、烟雾病等罕见病因也可导致脑梗死,青年患者需考虑此类因素。临床可见反复发作、认知功能下降等不典型表现。确诊需依靠血管造影等检查,治疗需使用甲泼尼龙片控制炎症,或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改善供血。
脑梗死患者需长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戒烟限酒并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康复期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和脑血流评估。出现头晕、肢体麻木等先兆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溶栓黄金时间窗。家属需协助患者用药管理并预防跌倒等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