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57人阅读
脑核磁共振一般能准确查出脑血管病,尤其是对脑梗死、脑出血、脑血管畸形等疾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脑核磁共振通过高分辨率成像可清晰显示脑血管结构及病变,但需结合患者具体症状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脑核磁共振对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较高,弥散加权成像能在发病数分钟内显示缺血病灶,优于CT检查。对于慢性脑血管病如脑小血管病,核磁共振可观察到白质高信号、腔隙性梗死等特征性改变。脑血管畸形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通过血管成像序列能清晰显示病变位置与周围组织关系。脑出血性病变在核磁共振上表现为特征性信号改变,可准确判断出血时期及范围。部分微小血管病变或早期缺血灶可能需增强扫描或更高场强设备以提高检出率。
脑核磁共振检查无须电离辐射,可重复进行,但对患者配合度要求较高。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体内有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等患者禁止检查。检查过程中需保持静止,儿童或躁动患者可能需镇静处理。检查时间较长,幽闭恐惧症患者可能出现不适,需提前告知医生。
若出现头痛、眩晕、肢体无力等脑血管病征兆,建议及时就医完善脑核磁共振等相关检查。日常生活中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运动,避免吸烟酗酒,定期监测血脂血糖,以降低脑血管病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