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38人阅读
脑萎缩并非人人都有,但随年龄增长可能出现生理性脑萎缩。脑萎缩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前者与自然衰老有关,后者多由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变或外伤等因素引起。
生理性脑萎缩是衰老过程中的常见现象,通常从50岁后开始缓慢发展。大脑体积会以每十年约百分之五的速度逐渐缩小,主要表现为脑沟增宽、脑回变窄。这种萎缩通常不影响认知功能,多数人不会出现明显症状。高龄老人中普遍存在轻度脑萎缩,属于正常生理变化范畴。
病理性脑萎缩则与多种疾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组织会出现特征性颞叶和海马区萎缩,伴随记忆力和定向力下降。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萎缩多呈现局部性分布,常见于中风后遗留区域。长期酗酒可能引发额叶和小脑萎缩,表现为平衡障碍和人格改变。这类萎缩往往进展较快,需通过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
保持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有助于促进脑部血液循环。饮食上可增加深海鱼类、坚果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摄入。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认知功能筛查,发现记忆力明显减退或性格改变时应尽早就诊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