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18人阅读
尿道炎可能由细菌感染、尿道损伤、化学刺激、尿路梗阻、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尿道炎可通过多饮水、保持会阴清洁、使用抗生素、止痛药物、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尿道炎最常见的原因,主要由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入尿道引起。患者可能出现尿道口红肿、排尿灼热感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同时需避免憋尿和性生活。
2、尿道损伤导尿管留置、尿道器械检查或性行为可能导致尿道黏膜机械性损伤,引发炎症反应。症状包括排尿疼痛、血尿等。建议减少尿道刺激操作,损伤严重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症状,并配合温水坐浴促进恢复。
3、化学刺激沐浴露、避孕套润滑剂等化学物质接触尿道可能诱发非感染性炎症。表现为排尿不适但无脓性分泌物。需立即停用相关产品,用生理盐水冲洗尿道,必要时使用氯雷他定片抗过敏治疗。
4、尿路梗阻前列腺增生、尿道结石等疾病导致排尿不畅时,尿液滞留易滋生细菌。伴随症状包括排尿困难、尿线变细。需治疗原发病,梗阻严重者可能需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5、免疫力下降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尿道防御功能减弱,易发生反复感染。除典型尿路症状外可能伴有全身乏力。建议控制基础疾病,可配合匹多莫德口服液调节免疫,同时每日饮水保持2000毫升以上。
尿道炎患者应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辛辣食物和酒精刺激。女性排便后需从前向后擦拭,性生活前后及时排尿冲洗尿道。反复发作或伴随发热、腰痛者需完善尿培养检查,明确病原体后针对性用药。日常可饮用蔓越莓汁帮助抑制细菌黏附,但不可替代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