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91人阅读
尿结石与喝酒有一定关联,但并非直接致病因素。饮酒可能通过增加尿酸生成、导致脱水等机制间接促进尿结石形成。
酒精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乳酸,乳酸会竞争性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升高。高尿酸血症是尿酸结石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啤酒等酒类含有较高嘌呤,嘌呤代谢后也会增加尿酸生成。长期大量饮酒者尿液中尿酸含量往往较高,容易形成尿酸结石。酒精还具有利尿作用,过量饮酒会导致体液丢失,尿液浓缩,尿液中成石物质浓度升高,增加结晶析出概率。饮酒后睡眠时尿液滞留时间延长,也增加了结晶形成机会。
部分人群饮酒后可能出现尿液酸碱度改变。啤酒等酒类可使尿液偏酸性,有利于尿酸结石形成。而白酒等烈性酒可能使尿液偏碱性,增加磷酸钙结石风险。酒精还可能影响体内钙磷代谢,改变尿液成分。有饮酒习惯者往往伴随高嘌呤饮食、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等不良饮食习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能增加尿结石发生风险。某些酒精饮料中的草酸含量较高,草酸钙是常见结石成分。
建议有尿结石病史或高危人群限制饮酒,尤其避免啤酒等高嘌呤酒类。每日饮酒量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饮酒时注意补充足够水分。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适当运动,定期体检监测尿液成分。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结石类型后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