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26人阅读
盆腔热灌注化疗主要适用于腹膜转移癌、卵巢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腹腔扩散治疗,也可用于术后腹腔内残留病灶的辅助治疗。该技术通过加热化疗药物增强局部药效,同时利用热效应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1. 腹膜转移癌腹膜转移癌是盆腔热灌注化疗的核心适应症,常见于胃癌、结直肠癌晚期患者。癌细胞突破原发灶浆膜层后,可在腹腔内广泛播散形成粟粒样转移结节。热灌注能覆盖整个腹膜表面,加热至41-43℃的化疗溶液可使肿瘤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促进顺铂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等药物渗透。典型表现为腹胀、腹水、肠梗阻,可通过腹腔镜探查确诊。
2. 卵巢癌晚期卵巢癌易发生腹膜种植转移,标准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联合热灌注化疗可提高生存率。加热环境能增强卡铂注射液对DNA的破坏作用,同时抑制肿瘤细胞热休克蛋白表达。常见适应证包括III-IV期患者、初次术后残留病灶小于1厘米者,或复发性卵巢癌二次减瘤术后。需注意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监测。
3. 胃癌局部进展期胃癌侵犯浆膜层时,即使根治性切除后仍有较高腹膜复发风险。术中或术后早期开展热灌注化疗,可显著降低腹腔游离癌细胞存活率。常用药物包括氟尿嘧啶注射液联合奥沙利铂注射液,热协同作用能增强药物细胞毒效应。尤其适用于Borrmann III-IV型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等高风险病理类型。
4. 结直肠癌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不足6个月,姑息性手术联合热灌注化疗可将生存期延长至12-24个月。高温环境使伊立替康注射液代谢产物SN-38浓度提升3-5倍,增强对癌细胞拓扑异构酶I的抑制作用。适应证包括腹膜癌指数低于17分的局限性转移、无远处器官转移且ECOG评分≤2分的患者。
5. 恶性腹水控制盆腔热灌注化疗对恶性肿瘤引起的顽固性腹水具有显著缓解作用。加热至42℃的生理盐水能促使腹膜间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减少腹水生成。联合使用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可进一步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适用于反复穿刺无效、伴有明显腹胀疼痛的患者,需排除肠管广泛粘连等禁忌证。
接受盆腔热灌注化疗后需密切监测体温、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变化。术后24小时内应保持半卧位促进药物分布,48小时后可开始流质饮食并逐步过渡至低脂高蛋白膳食。建议每周复查血常规直至骨髓功能恢复,出现持续发热或腹痛加剧需立即返院评估。治疗期间可配合下肢气压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避免剧烈运动增加腹腔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