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荨麻疹

荨麻疹可以用艾叶泡澡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婴儿可以洗艾叶水澡吗?

婴儿一般可以洗艾叶水澡,但需注意浓度和频率。艾叶具有驱寒除湿、杀菌止痒等作用,适当使用有助于缓解婴儿湿疹、痱子等皮肤问题。若婴儿皮肤有破损或对艾叶过敏,则不建议使用。

艾叶水浓度应控制在较低水平,通常每500毫升清水加入5-10克干艾叶即可。水温保持在37-38摄氏度,洗浴时间不超过10分钟。洗后需用清水冲洗皮肤,避免艾叶残留刺激皮肤。对于健康婴儿,每周使用1-2次艾叶水洗澡即可达到保健效果,过度使用可能导致皮肤干燥。

早产儿、皮肤屏障功能不全或患有严重皮肤病的婴儿应避免使用艾叶水。部分婴儿可能对艾叶中的挥发油成分过敏,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或皮疹加重。首次使用前可在婴儿手腕内侧小面积测试,观察24小时无异常反应后再全身使用。如洗浴后出现异常症状,应立即停用并用温水洗净。

婴儿洗艾叶水澡后应注意皮肤保湿,可涂抹婴儿专用润肤霜。家长需观察婴儿精神状态和皮肤变化,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日常护理中,保持婴儿皮肤清洁干燥更为重要,艾叶水仅作为辅助护理手段,不能替代常规洗护。若婴儿存在顽固性皮肤问题,建议在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专业治疗。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宝宝感冒发烧可以泡澡吗?

宝宝感冒发烧一般可以泡温水澡,但水温需控制在38℃以下且时间不超过10分钟。若出现寒战、皮肤破损或精神状态极差时不宜泡澡。

温水泡澡可通过蒸发散热帮助降低体温,水温接近宝宝体温时能避免冷热刺激。泡澡时需保持室温温暖,结束后立即擦干身体并穿上轻薄衣物。密切观察宝宝反应,出现哭闹加剧或发抖需立即停止。可配合退热贴或温水擦拭腋窝等部位辅助降温。

当体温超过39℃或伴有呕吐腹泻时,泡澡可能导致脱水或惊厥。皮肤存在湿疹、疱疹等破损时,泡澡会增加感染风险。服用镇静类退烧药后泡澡易引发体位性低血压。早产儿或3个月以下婴儿体温调节能力弱,建议采用更安全的物理降温方式。

感冒发烧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少量多次补充温水或口服补液盐。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避免高糖食物加重咽喉不适。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或出现嗜睡、呼吸急促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退烧药需遵医嘱使用,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小孩发烧泡澡好不好?

小孩发烧时泡澡一般是可以的,但需要根据体温和身体状态调整水温与时长。低热时温水泡澡有助于物理降温,高热或寒战时应避免。

温水泡澡通过皮肤散热可帮助降低体温,适合体温在38.5摄氏度以下的低热情况。水温建议控制在37-38摄氏度,接近孩子正常体温,浸泡时间不超过10分钟。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孩子反应,如出现发抖、嘴唇发紫等不适需立即停止。泡澡后可擦干身体并补充水分,避免着凉。

当体温超过39摄氏度或伴有寒战、四肢冰冷时,泡澡可能加重不适。此时血管收缩会阻碍散热,且孩子可能因体力不支发生跌倒。部分疾病如肺炎、脑膜炎等引起的发热,泡澡无法解决原发病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皮肤有破损或湿疹发作期也应暂停泡澡。

发热期间建议保持室内通风,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果蔬泥,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口服补液盐。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物,避免联合使用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措施。若发热持续3天以上或出现嗜睡、抽搐、皮疹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排查川崎病、泌尿道感染等潜在疾病。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宝宝能用艾叶天天泡澡吗?

宝宝一般不建议天天用艾叶泡澡,可以每周使用1-2次。艾叶泡澡可能有助于缓解皮肤瘙痒或风寒感冒,但频繁使用可能导致皮肤干燥或过敏反应。

艾叶含有挥发油和黄酮类成分,适度使用可发挥散寒除湿的作用。对于婴幼儿湿疹或痱子,适当艾叶煮水稀释后泡浴可能帮助舒缓症状。水温应控制在38℃以下,时间不超过10分钟,泡澡后需立即擦干并涂抹保湿霜。家长需观察宝宝皮肤是否发红、起疹,出现异常应停用。

新生儿皮肤屏障功能未完善,早产儿或皮肤破损的婴幼儿禁用艾叶泡澡。部分儿童可能对艾叶中桉油精等成分过敏,表现为接触性皮炎或呼吸道刺激症状。中医辨证为实热体质的宝宝如舌红苔黄、大便干结也不宜使用,可能加重体内燥热。

家长为宝宝进行药浴前应咨询中医师,明确体质是否适合。日常护理建议以清水清洁为主,可配合无刺激的婴儿专用沐浴产品。若需使用艾叶等中草药,须确保药材来源安全、无农药残留,煮沸后充分稀释,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刺激皮肤。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艾叶水治疗湿疹吗?

艾叶水对湿疹可能有一定辅助缓解作用,但无法替代正规治疗。湿疹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保湿护理、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口服抗组胺药、免疫调节剂等。

1、保湿护理

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需长期使用含神经酰胺、尿素或凡士林的保湿霜。每日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剂,水温控制在32-37摄氏度,避免使用碱性洗浴用品。棉质透气衣物可减少摩擦刺激。

2、外用糖皮质激素

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中弱效激素适用于轻度湿疹。强效激素如卤米松乳膏用于急性发作期,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面部和皮肤皱褶处宜选用弱效制剂,使用后可能出现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

3、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乳膏适用于面部及敏感部位长期治疗。该类药物不会引起皮肤萎缩,但初期使用可能出现灼热感。需避光保存,用药期间做好防晒措施。

4、口服抗组胺药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组胺药可缓解瘙痒症状。夜间瘙痒严重者可联合使用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扑尔敏,但需注意嗜睡副作用。药物可能引起口干等不良反应。

5、免疫调节剂

环孢素、甲氨蝶呤等用于重度顽固性湿疹。这类药物需监测肝肾功能,常见副作用包括高血压和胃肠道反应。生物制剂如度普利尤单抗适用于中重度特应性皮炎。

湿疹患者应避免过度清洁皮肤,洗澡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饮食上注意记录可疑致敏食物,如牛奶、鸡蛋、海鲜等。保持居住环境湿度在50-60%,定期清洗床上用品。艾叶水煎煮后湿敷可能暂时缓解瘙痒,但浓度过高可能刺激皮肤,使用前建议咨询病情持续加重或合并感染时需及时就医。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热门标签

单心房 龟头炎 肾萎缩 肾性糖尿 成骨细胞瘤 肾发育不全 甲-髌综合症 大疱性鼓膜炎 类白血病反应 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