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84人阅读
房颤主要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四种类型。房颤可能与心脏结构异常、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
1、阵发性房颤阵发性房颤指房颤发作在7天内自行终止,多数在48小时内恢复窦性心律。这类房颤常由情绪激动、饮酒、咖啡因摄入等诱因引发,发作时可能伴随心慌、出汗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普罗帕酮片、盐酸胺碘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必要时行射频消融术。
2、持续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指房颤持续超过7天且无法自行终止,需通过药物或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此类房颤多与心脏瓣膜病、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相关,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头晕等表现。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华法林钠片、达比加群酯胶囊等抗凝药物,并考虑导管消融治疗。
3、长程持续性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指房颤持续超过1年但仍有转复窦性心律的可能。常见于未规范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心脏结构重构较明显,可能伴随心力衰竭症状。治疗需评估后选择节律控制或室率控制策略,可遵医嘱使用盐酸索他洛尔片、盐酸地尔硫卓片等药物。
4、永久性房颤永久性房颤指医生和患者共同决定不再尝试恢复或维持窦性心律的房颤类型。多见于老年患者或合并严重心脏疾病者,常需长期抗凝治疗预防血栓。治疗以控制心室率和抗凝为主,可选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利伐沙班片等药物,同时需定期监测INR值。
房颤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摄入酒精和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控制体重和血压。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出现胸闷加重、肢体无力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