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17人阅读
气温升高可能导致低血压,但具体影响因人而异。低血压可能与血容量不足、血管扩张等因素有关,高温环境下需警惕头晕、乏力等低血压症状。
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扩张皮肤血管增加散热,可能导致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引发血压降低。同时出汗增多会造成血容量减少,进一步加重低血压风险。这类情况常见于老年人群、长期服用降压药物者或存在自主神经调节功能障碍的患者,表现为直立性眩晕、视物模糊等症状。建议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穿着透气衣物。
少数情况下,高温诱发的低血压可能与潜在疾病相关。如肾上腺功能不全患者因皮质激素分泌不足,在高温应激下易出现严重低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可能因代偿机制受限而血压骤降。这类情况常伴随恶心、冷汗甚至晕厥,需立即移至阴凉处平卧,并尽快就医排查病因。
日常应注意监测晨起和晚间血压变化,高温季节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适量增加钠盐摄入。避免突然从卧位转为站立,起床时可先坐起30秒再站立。若反复出现低血压症状,建议完善甲状腺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等检查,排除继发性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