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抑郁症

抑郁症住院是怎么治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做小肠镜要住院几天?

做小肠镜一般需要住院1-3天,具体时间与检查方式、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有关。

小肠镜检查分为经口和经肛两种途径,经口检查通常需住院1-2天,检查前需空腹8-12小时,术后观察4-6小时无异常即可出院。经肛检查可能因肠道准备时间较长需住院2-3天,术后需监测是否有腹痛、出血等不良反应。若采用无痛麻醉,需额外延长观察时间至6-8小时。部分患者因术中发现息肉需切除或活检,可能延长住院至3天以监测迟发性出血风险。检查后24小时内应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从流质逐步过渡到半流质。

建议提前与医生沟通检查方案,术后严格遵循医嘱饮食和活动,出现持续腹痛、便血或发热等症状需立即返院复查。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做肠息肉要住院吗?

肠息肉是否需要住院取决于息肉大小、数量和手术方式,多数小息肉切除无需住院,较大息肉或复杂手术需短期住院观察。

肠息肉较小且数量少时,通常可在门诊通过肠镜下电切术或冷切除术完成,术后观察数小时无异常即可离院。这类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患者当天可正常饮食,仅需避免剧烈运动1-2天。若息肉位于直肠等低位肠道,采用经肛门局部切除的方式,同样无须住院。但术后可能出现轻微腹痛或便血,需按医嘱服用黏膜保护剂如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并随访复查。

当息肉直径超过2厘米、基底宽或存在癌变风险时,往往需住院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或腹腔镜手术。这类操作需全身麻醉,术后需禁食24-48小时监测有无肠穿孔或出血。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住院时间可能延长至3-5天。特殊情况下如家族性息肉病需全结肠切除,则必须住院7-10天进行围术期管理。

术后应保持低渣饮食2-3天,逐步过渡到高纤维饮食预防便秘。避免搬重物及长时间久坐,定期肠镜复查监测复发。若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或大量便血,须立即返院处理。不同医疗机构对住院指征的把握可能存在差异,具体方案需经消化内科医生评估后确定。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结肠息肉手术需住院吗?

结肠息肉手术是否需要住院需根据息肉大小、数量及手术方式决定,多数内镜下切除无须住院,复杂病例需住院观察1-3天。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处理结肠息肉的常见方式,这类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通常门诊即可实施。术后患者观察2-4小时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即可离院。手术前需完成肠道准备,术后24小时内进食流质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对于直径小于10毫米的单发息肉,内镜切除后出血概率低,无须特殊监护。术后1周内可能出现轻微腹痛或便血,属于正常反应,但需警惕持续发热或大量便血。

当息肉直径超过20毫米、基底宽大或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时,可能需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这类情况需住院处理。住院期间需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迟发性出血或肠穿孔。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心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即使进行小息肉切除也建议住院观察。住院时间通常为1-3天,具体取决于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期间会给予预防性抗生素,并进行肠功能恢复评估。

术后3个月内应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定期复查肠镜监测复发情况。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排便通畅,减少红肉及加工食品摄入。出现持续腹痛、便血或排便习惯改变应及时复诊,长期随访可降低癌变风险。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结肠息肉手术住院费用?

结肠息肉手术住院费用一般需要5000-20000元,具体费用可能与手术方式、麻醉类型、息肉数量及大小、术后恢复情况等因素有关。

传统内镜下息肉切除术费用通常在5000-10000元,适用于单发小息肉,住院时间较短。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费用约8000-15000元,适用于较大或广基息肉,需使用特殊电切设备。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费用较高,约15000-20000元,适用于早期癌变或巨大息肉,操作难度较大。全麻比局麻费用增加2000-3000元。若术后出现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治疗费用可能额外增加3000-5000元。一线城市三甲医院费用普遍比二三线城市高10%-20%。部分医保可报销手术耗材及住院费用,但具体比例需咨询当地医保政策。

术后应保持低渣饮食1-2周,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肠镜。若出现便血、腹痛加重需及时返院检查。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及加工食品摄入,降低息肉复发风险。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紫癜肾炎需要住院吗?

紫癜肾炎患者是否需要住院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轻度患者通常无需住院,中重度患者则需住院治疗。

紫癜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的并发症,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等症状。若患者仅有轻微血尿或少量蛋白尿,肾功能正常,无水肿、高血压等表现,通常可在门诊随访治疗。医生可能建议口服药物控制症状,同时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这类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充足休息,饮食上限制高盐高蛋白食物,减少肾脏负担。

当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肉眼血尿、肾功能异常、严重水肿或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时,往往需要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可通过静脉用药快速控制炎症,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必要时进行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肾损伤或肾病综合征等危重情况,需在肾内科专科病房接受系统性治疗,包括激素冲击、免疫抑制剂等方案。

紫癜肾炎患者无论是否住院,都应避免接触可能诱发过敏的食物或药物,注意观察皮肤紫癜变化及尿色尿量。儿童患者家长需记录每日出入量,定期测量血压。若出现尿量明显减少、水肿加重或意识改变,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应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并按时完成随访复查。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喉蹼 梅毒 颅咽管瘤 毛圆线虫病 脑脊液鼻漏 神经性厌食 周围动脉瘤 放射性直肠炎 酒精性脂肪肝 卵巢甲状腺肿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