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38人阅读
甲亢病吃药副作用通常可控,但个体差异可能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明显不适。抗甲状腺药物可能引起皮疹、关节痛、肝功能异常、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多数症状轻微且可逆。
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是治疗甲亢的常用药物,其副作用发生概率与药物种类、剂量及患者体质相关。皮疹和皮肤瘙痒较常见,通常出现在用药初期,程度较轻时可继续观察。关节疼痛多表现为大关节游走性不适,与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肝功能异常需定期监测转氨酶指标,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粒细胞减少虽发生率低但后果严重,用药期间需每周检测血常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食欲下降可通过餐后服药缓解。
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如粒细胞缺乏症、中毒性肝炎或血管炎。这些情况需要立即停药并就医处理。妊娠期女性使用丙硫氧嘧啶片时需警惕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风险。长期过量服药还可能引发药物性甲减,需通过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来预防。
用药期间应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和甲状腺功能,避免自行调整剂量。出现持续发热、咽痛、黄疸或严重皮疹时应立即就诊。日常注意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饮食,避免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减轻药物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