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18人阅读
全瓷牙不密合可通过重新粘接、调整咬合、更换修复体、牙周治疗、修复基牙等方式改善。全瓷牙不密合通常由粘接剂老化、咬合异常、修复体变形、牙周疾病、基牙缺损等原因引起。
1、重新粘接粘接剂老化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全瓷牙与基牙间隙增大。临床表现为修复体松动、食物嵌塞,咀嚼时可能出现轻微疼痛。可清除旧粘接剂后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或树脂粘接剂重新固定,同时检查边缘密合度。
2、调整咬合长期咬合不平衡会造成修复体局部应力集中,导致密合度下降。患者常伴随颞下颌关节弹响、咬合不适等症状。通过咬合纸测试确定高点后,用金刚砂车针调磨修复体或对颌牙,恢复均匀咬合接触。
3、更换修复体修复体变形多因材料疲劳或制作误差导致,表现为边缘明显缝隙或整体形态异常。需重新取模制作全瓷冠,氧化锆全瓷冠具有更高强度,适合后牙区长期使用。制作前需评估基牙健康状况。
4、牙周治疗牙槽骨吸收或牙龈萎缩会使修复体边缘暴露,常见于牙周炎患者。伴随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需先进行龈下刮治控制炎症,严重骨吸收者可能需植骨手术,待牙周稳定后再重新修复。
5、修复基牙基牙继发龋或牙体折裂会破坏修复体封闭性,患者可能出现冷热敏感或自发痛。需拆除原修复体后,用流体树脂填充龋坏或进行桩核修复,严重缺损需考虑种植修复。基牙预备时需保证足够抗力形。
日常应避免用修复牙咬硬物,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线清洁修复体边缘,每半年接受专业洁治。出现修复体松动或牙龈肿痛时及时就诊,延误处理可能导致基牙不可逆损伤。修复后2周内避免进食过黏或过冷过热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