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92人阅读
缺铁性贫血不一定是肠癌,但可能是肠癌的表现之一。缺铁性贫血主要由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慢性失血引起,而肠癌可能导致长期隐性失血,进而引发缺铁性贫血。若出现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需警惕消化道肿瘤可能,建议及时就医排查。
缺铁性贫血常见于育龄期女性、儿童或饮食不均衡人群,与月经量过多、妊娠期铁需求增加、长期素食等因素相关。这类患者通过补充铁剂和调整饮食后,贫血症状通常可改善。但若贫血伴随体重下降、排便习惯改变、腹痛或黑便等症状,需高度怀疑消化道疾病,如肠癌、胃溃疡或肠道息肉等。肠癌引起的贫血往往进展隐匿,肿瘤生长可能导致慢性渗血,粪便潜血试验阳性是重要线索。
肠癌导致的缺铁性贫血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长期吸烟、饮酒、有肠癌家族史或患有炎症性肠病者。除贫血外,患者可能出现肠梗阻症状、腹部包块或肿瘤转移相关表现。结肠镜检查是确诊肠癌的金标准,能直接观察病灶并取活检。对于疑似病例,医生可能建议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和影像学检查进一步评估。
缺铁性贫血患者应增加红肉、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摄入,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避免浓茶和咖啡影响铁剂效果。肠癌高危人群需定期进行粪便潜血筛查,45岁以上建议每5-10年接受结肠镜检查。若贫血经规范补铁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必须完善胃肠镜检查排除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