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48人阅读
人工晶体更换手术存在一定风险,主要包括感染、角膜水肿、视网膜脱离、人工晶体移位、继发性青光眼等。该手术通常用于治疗原有晶体混浊、位置异常或度数偏差等情况,需由专业眼科医生评估后实施。
感染是人工晶体更换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可能表现为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手术过程中若消毒不彻底或术后护理不当,细菌可能侵入眼内引发眼内炎。轻度感染可通过抗生素滴眼液控制,严重时需玻璃体腔注药。角膜水肿多因手术器械损伤内皮细胞导致,患者会出现视物模糊、畏光流泪,多数在1-2周内自行恢复,严重者需角膜内皮移植。视网膜脱离与术中玻璃体牵拉有关,患者突然出现视野缺损或闪光感,需尽快行视网膜复位手术。
人工晶体移位可能因囊袋松弛或悬韧带断裂造成,导致视力波动或复视,轻度移位观察即可,明显移位需手术复位。继发性青光眼多因前房角损伤或炎症粘连引起,表现为眼胀头痛、恶心呕吐,需降眼压药物或激光治疗。高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既往有眼部外伤史的人群发生并发症概率相对较高。术中超声能量使用时间过长可能加重角膜内皮损伤,后囊膜破裂会增加晶体核坠入玻璃体腔的风险。
术后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抗炎滴眼液,避免揉眼、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眼压、角膜内皮计数和眼底情况,出现眼红眼痛持续加重、视力骤降等情况应立即就诊。选择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和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手术,术前完善角膜内皮镜检查、眼部B超等评估,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日常生活中注意用眼卫生,控制血糖血压,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