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心理科 > 心理咨询科

抗抑郁的药吃了会发胖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一直发胖的原因有哪些?

一直发胖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饮食结构失衡、运动不足、内分泌紊乱、药物副作用等。体重持续增加可能与多种生理或病理因素相关,需结合具体表现判断。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存在肥胖相关基因变异,导致基础代谢率较低或脂肪合成倾向增强。这类情况通常表现为家族中多人有超重史,且自幼体重增长较快。可通过基因检测辅助判断,日常需更严格管理饮食热量并增加抗阻运动,帮助提升肌肉量以改善代谢。

2、饮食结构失衡

长期高糖高脂饮食、过量精制碳水摄入会促进脂肪堆积。典型表现包括频繁摄入含糖饮料、油炸食品,或存在暴饮暴食行为。建议调整膳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比例,使用小餐盘控制单次进食量,避免夜间加餐。

3、运动不足

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使每日热量消耗显著降低。常见于长期伏案工作、依赖交通工具代步的人群。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同时配合每周2次力量训练,通过增加肌肉组织提高静息代谢率。

4、内分泌紊乱

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会导致代谢率下降。可能伴随乏力、怕冷、月经紊乱等症状。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测、性激素检查等确诊,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二甲双胍片等药物进行干预。

5、药物副作用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部分抗抑郁药或胰岛素可能引起体重增加。表现为用药后出现食欲亢进或体液潴留。需咨询医生评估用药方案,必要时调整剂量或更换为对体重影响较小的药物如阿格列汀片。

建议定期监测体重变化趋势,记录每日饮食和运动情况。对于持续6个月以上的不明原因体重增长,或伴随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内分泌科排查病理性因素。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影响瘦素分泌,烹饪时优先选择蒸煮等低油方式。

抗焦虑抗抑郁药物能改善焦虑和抑郁情绪吗?

抗焦虑抗抑郁药物通常能改善焦虑和抑郁情绪。这类药物主要通过调节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发挥作用,主要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苯二氮䓬类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类型。

1、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增加突触间隙5-羟色胺浓度改善情绪,适用于轻中度抑郁和广泛性焦虑障碍。常见药物包括盐酸氟西汀胶囊、盐酸舍曲林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这类药物起效较慢,可能需要2-4周才能显现效果,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头痛和性功能障碍。

2、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同时作用于两种神经递质系统,对伴有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患者效果较好。代表药物有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这类药物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出汗增多等不良反应,用药期间需要监测血压变化。

3、苯二氮䓬类药物

苯二氮䓬类药物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神经递质作用快速缓解急性焦虑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劳拉西泮片、阿普唑仑片。这类药物具有镇静催眠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性和耐受性,通常建议短期使用。

4、三环类抗抑郁药

三环类抗抑郁药通过阻断多种神经递质再摄取发挥作用,对难治性抑郁可能有效。常见药物有盐酸阿米替林片、盐酸氯米帕明片。这类药物抗胆碱能副作用较明显,可能导致口干、便秘、视力模糊等,老年患者使用时需谨慎。

5、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提高神经递质水平,通常用于其他药物无效的患者。代表药物有硫酸苯乙肼片、异卡波肼片。这类药物需要严格限制饮食,避免与含酪胺食物同服,否则可能引发高血压危象。

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需要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突然停药。药物治疗通常需要配合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保持社交活动等。治疗期间应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多数患者需要持续用药数月以上。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避免酒精和其他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物质,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

杨乐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有哪些?

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有阿米替林片、盐酸氯米帕明片、盐酸多塞平片、盐酸丙米嗪片、盐酸地昔帕明片等。这类药物通过调节脑内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抑郁症状,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1、阿米替林片

阿米替林片适用于抑郁症伴失眠或焦虑症状的患者,可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口干、便秘和嗜睡,长期使用需监测肝功能。禁用于青光眼或前列腺肥大患者。

2、盐酸氯米帕明片

盐酸氯米帕明片对强迫症和抑郁症均有疗效,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功能。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心悸或体位性低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突然停药可能引发戒断反应。

3、盐酸多塞平片

盐酸多塞平片适用于轻中度抑郁症,具有镇静和抗焦虑作用。老年患者易出现意识模糊等不良反应,需减少剂量。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联用可能引发高血压危象。

4、盐酸丙米嗪片

盐酸丙米嗪片主要用于内源性抑郁症,起效时间约2-4周。服药期间应避免饮酒,可能加重中枢抑制作用。青少年患者用药需警惕自杀倾向增加风险。

5、盐酸地昔帕明片

盐酸地昔帕明片适用于精力减退型抑郁症,对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作用较强。常见副作用包括视力模糊和排尿困难,癫痫患者禁用。需定期复查心电图监测QT间期变化。

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摄入酒精和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注意观察情绪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定期复诊调整用药方案。配合心理治疗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抑郁症状,出现严重副作用如心律失常或意识障碍需立即就医。

杨乐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打胰岛素会发胖吗?

打胰岛素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发胖,但可能因血糖控制改善、食欲增加或饮食管理不当间接引起体重上升。

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供能或储存为脂肪。当糖尿病患者开始胰岛素治疗时,原先因高血糖流失的能量被有效利用,若未调整饮食结构,多余热量可能转化为脂肪堆积。部分患者因血糖稳定后饥饿感增强,进食量增加,也会导致体重增长。合理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配合适量运动,可有效避免此类情况。

少数患者可能存在胰岛素剂量过大或使用方式不当的情况,如未根据进食量调整速效胰岛素剂量,可能引发低血糖后的过度进食。某些胰岛素类型如长效类似物,对脂肪代谢的影响较小,更适合体重管理需求者。遗传因素导致的胰岛素敏感性差异,也可能影响个体对体重变化的易感性。

建议监测体重变化,定期与医生沟通调整胰岛素方案。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平衡血糖与体重。若出现异常增重,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减退、库欣综合征等合并症,而非单纯归因于胰岛素作用。

刘福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内分泌失调发胖怎么办?

内分泌失调发胖可通过调整饮食、规律运动、改善睡眠、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方式改善。内分泌失调发胖可能与激素水平异常、代谢紊乱、不良生活习惯、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

内分泌失调发胖患者需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增加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的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有助于维持肌肉量,膳食纤维如燕麦、西蓝花可增强饱腹感。避免过度节食导致代谢进一步紊乱,建议采用少食多餐模式,每日总热量控制在合理范围。

2、规律运动

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配合力量训练,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消耗多余脂肪,力量训练如深蹲、平板支撑能提高基础代谢率。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加重身体负担。每次运动时间建议30-60分钟,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拉伸。

3、改善睡眠

保证每天7-8小时高质量睡眠,睡眠不足会导致瘦素分泌减少而胃饥饿素增加。建立固定作息时间,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创造安静黑暗的睡眠环境。必要时可通过冥想、温水浴等方式帮助入睡,长期失眠需就医排查原因。

4、药物治疗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需要二甲双胍片调节血糖。激素类药物如屈螺酮炔雌醇片可用于调节月经周期,但须严格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禁止自行服用减肥药或激素类药物,以免加重内分泌紊乱。

5、心理疏导

长期压力会刺激皮质醇分泌导致向心性肥胖,可通过正念训练、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焦虑。建立合理的体重管理预期,避免因短期效果不佳产生挫败感。加入健康管理社群获取支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帮助。

内分泌失调发胖患者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计划,每日记录饮食和运动情况,定期监测体重、腰围等指标变化。避免快速减肥方法,每月减重不超过体重的5%。出现月经紊乱、持续疲劳、水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完善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注意保持会阴清洁,选择透气棉质内衣,减少局部摩擦刺激。

刘福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热门标签

肠扭转 肝脓肿 类鼻疽 根尖脓肿 急性喉炎 视神经炎 半月板损伤 特应性皮炎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绒毛色素结节性滑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