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药剂科

常用口服降血糖药有哪几类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武恩翠 主任技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脑梗常用药,你了解多少??
脑梗常用药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和溶栓药物,具体选择需根据患者病情和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预防血栓形成;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达比加群用于防止血液凝固;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尿激酶用于急性期溶解血栓。 1、抗血小板药物是脑梗治疗的基础,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风险,通常每日服用75-100毫克;氯吡格雷作用机制类似,适用于对阿司匹林不耐受的患者,每日剂量为75毫克。长期服用需注意胃肠道出血风险,必要时可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 2、抗凝药物主要用于房颤等心源性脑梗的预防,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合成发挥作用,需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达比加群是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无需频繁监测,但肾功能不全者需慎用。使用抗凝药物时需警惕出血风险,避免与抗血小板药物联用。 3、溶栓药物是急性脑梗治疗的关键,阿替普酶通过激活纤溶酶原溶解血栓,需在发病后4.5小时内使用,剂量为0.9毫克/公斤体重;尿激酶作用类似,但时间窗可延长至6小时。溶栓治疗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密切监测出血等不良反应。 脑梗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同时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定期复查,以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肾小球肾炎常用药?

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可通过药物干预控制病情发展,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降压药等。具体药物选择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个体情况确定。

1、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是常用药物,剂量通常为每日0.5-1mg/kg,口服使用。该药物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适用于急性期或病情较重的患者。长期使用需注意监测血糖、血压和骨密度。

2、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是常用药物,剂量为每日1-2mg/kg,口服或静脉注射。该药物通过抑制免疫细胞增殖减少肾脏损伤,适用于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复发的患者。使用时需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

3、降压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剂量为每日10-40mg,口服使用。该药物通过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蛋白尿,适用于伴有高血压或蛋白尿的患者。使用时需监测肾功能和血钾水平。

4、利尿剂:呋塞米是常用药物,剂量为每日20-40mg,口服或静脉注射。该药物通过增加尿液排出减轻水肿,适用于伴有明显水肿或心力衰竭的患者。使用时需监测电解质平衡。

5、抗凝药:低分子肝素如依诺肝素,剂量为每日4000-6000IU,皮下注射。该药物通过预防血栓形成减少肾脏缺血损伤,适用于伴有高凝状态或肾病综合征的患者。使用时需监测凝血功能。

肾小球肾炎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需注意饮食调理,限制盐分和蛋白质摄入,避免高盐高脂食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增强体质。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和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有助于病情控制。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治疗心脏早搏的常用药?
心脏早搏的治疗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具体选择需根据病因和患者情况决定。心脏早搏通常由心脏电活动异常引起,可能与情绪波动、疲劳、咖啡因摄入、心脏疾病等因素有关。 1、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通过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肌收缩力来减少早搏的发生。常用药物包括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和比索洛尔。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因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早搏,但需注意可能引起疲劳、低血压等副作用。 2、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减少心肌兴奋性,从而缓解早搏。常用药物有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和硝苯地平。这类药物适用于由钙离子通道异常引起的早搏,但需警惕可能引发的心动过缓或低血压。 3、抗心律失常药物:这类药物直接作用于心脏电活动,纠正异常心律。常用药物包括胺碘酮、普罗帕酮和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药物适用于严重或频繁的早搏,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心脏毒性或其他副作用。 心脏早搏的治疗还需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如避免过度劳累、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保持情绪稳定等。对于症状严重或病因不明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和个体化治疗。心脏早搏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生活方式和病因,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洋葱降血糖几种方法?
洋葱降血糖主要通过其含有的硫化物、铬和槲皮素等成分,这些物质能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代谢。治疗上,可以通过生食、煮汤和炒菜等方式食用洋葱,搭配适量运动和饮食控制,进一步降低血糖水平。 1.生食洋葱是最直接的方法,因为生洋葱中活性成分保留最完整。可以将洋葱切片加入沙拉中食用,或制作洋葱泡菜。生食时注意适量,避免刺激胃肠道。 2.煮汤是一种温和的食用方式,能够软化洋葱纤维,释放其中的营养成分。可以用洋葱与鸡肉、蔬菜一起熬汤,既能补充营养,又能发挥降糖作用。煮汤时避免加入过多盐和油,以免影响效果。 3.炒菜是日常饮食中常见的烹饪方式,可以将洋葱与鸡蛋、牛肉等食材搭配炒制。炒制时建议使用橄榄油或亚麻籽油,避免高温油炸,保留洋葱的活性成分。 4.适当运动能够增强洋葱的降糖效果。建议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或骑自行车,每天30-60分钟,帮助促进葡萄糖利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5.饮食控制是降血糖的重要环节。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蔬菜和水果,搭配洋葱食用,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洋葱降血糖的效果因人而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长期坚持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饭后多久散步降血糖?
饭后散步有助于降低血糖,建议在餐后30分钟至1小时开始散步,每次持续20-30分钟。散步能够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帮助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 1、饭后30分钟至1小时是散步的最佳时间。进食后,血糖会逐渐升高,尤其是在摄入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后。此时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可以刺激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研究表明,餐后30分钟至1小时内开始运动,能够有效减少血糖的波动。 2、散步的持续时间应控制在20-30分钟。过短的运动时间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降糖效果,而过长的运动则可能导致身体疲劳或低血糖。散步的强度应适中,以能够正常交谈但不感到气喘为宜。对于糖尿病患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 3、散步时可以选择不同的环境和方式。例如,在公园或小区内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有助于放松心情。也可以选择与家人或朋友一起散步,增加社交互动,提升运动的愉悦感。饭后散步还可以搭配一些简单的伸展动作,如摆动手臂或转动脚踝,以增强运动效果。 4、散步对血糖的控制有长期益处。长期坚持饭后散步,不仅能够帮助控制餐后血糖,还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对于超重或肥胖的人群,散步还能辅助体重管理,进一步改善代谢健康。 饭后散步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降糖方法,建议在餐后30分钟至1小时开始,每次持续20-30分钟,长期坚持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和整体健康。散步时应注意强度适中,选择舒适的环境和方式,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热门标签

宫颈炎 石棉肺 体温过低 耳硬化症 角膜溃疡 生殖器疱疹 刺激性皮炎 输卵管结核 耳源性脑膜炎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感染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