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000009人阅读
心肌梗死合并血小板过低需通过抗血小板治疗、输血支持、病因治疗、药物调整及手术干预等方式综合处理。该情况可能由药物副作用、骨髓抑制、自身免疫疾病等因素引起,需结合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
1、抗血小板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替格瑞洛片是基础抗栓方案。若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⁹/L,需评估出血风险,必要时暂停氯吡格雷片等强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及出血倾向。
2、输血支持当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⁹/L或存在活动性出血时,需输注浓缩血小板悬液。输血前应筛查HLA抗体以避免输注无效,同时需排除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等特殊病因。输血后24小时内需复查血小板回升情况。
3、病因治疗若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可短期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冲击治疗。骨髓抑制者需停用磺胺类等骨髓毒性药物,并考虑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皮下注射。感染相关血小板减少需积极控制原发感染灶。
4、药物调整需重新评估抗凝药物必要性,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可能加重血小板减少。合并房颤患者可考虑更换为利伐沙班片等新型口服抗凝药。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应常规用于预防消化道出血。
5、手术干预对于药物难治性血小板减少伴严重出血,可考虑脾动脉栓塞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者可在血小板回升后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建议使用比伐卢定替代肝素抗凝。
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外伤,使用软毛牙刷防止牙龈出血。饮食选择易消化的温凉流质,避免坚硬、过热食物。每日记录皮肤瘀斑、鼻出血等出血征象,定期复查血常规。所有治疗均需在心血管内科与血液科医师共同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