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95人阅读
乳糖酶可以用于治疗部分由乳糖不耐受引起的宝宝拉肚子。乳糖酶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分解乳糖,缓解因乳糖消化障碍导致的腹泻症状。但引起宝宝拉肚子的原因较多,需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乳糖不耐受是婴幼儿腹泻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肠道内乳糖酶分泌不足或活性降低,无法充分分解母乳或配方奶中的乳糖,导致乳糖在肠道内发酵产气,引发腹胀、肠鸣、水样便等症状。此时补充外源性乳糖酶能有效改善消化功能,通常在使用后1-2天可见排便次数减少、大便性状改善。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可将乳糖酶滴剂直接加入乳汁中;人工喂养则可选择预添加乳糖酶的配方奶粉。
但病毒性肠炎、细菌感染、食物过敏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单独使用乳糖酶效果有限。轮状病毒感染常伴随发热和呕吐;细菌性痢疾会出现黏液脓血便;牛奶蛋白过敏可能引发湿疹和血便。这些情况需要配合抗病毒、抗生素或回避过敏原等治疗措施。若宝宝腹泻超过3天未缓解,或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家长需注意观察宝宝腹泻时的伴随症状,记录排便频率和性状变化。喂养时应少量多次,避免高糖饮食加重肠道负担。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辅助治疗,但不宜自行长期使用乳糖酶。对于反复腹泻的宝宝,建议通过呼气试验或粪便还原糖检测确认是否存在乳糖不耐受,再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