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52人阅读
褥疮破皮可通过局部清创、外用药物、物理治疗、营养支持和体位调整等方式处理。褥疮通常由长期受压、营养不良、皮肤潮湿或摩擦损伤等因素引起。
1、局部清创破皮后需用生理盐水或稀释碘伏轻柔冲洗创面,清除坏死组织和渗液。浅表破损可选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合并感染时需配合莫匹罗星软膏控制细菌繁殖。操作时避免用力擦拭,清创后保持创面开放或覆盖透气敷料。
2、外用药物根据创面情况选择敷料,渗出较多时使用藻酸盐敷料吸收渗液,干燥创面可涂抹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感染。深度溃疡需联合应用康复新液湿敷,配合红外线照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禁止使用粉剂或油膏类产品封闭创面。
3、物理治疗采用气压治疗仪交替加压促进血液循环,每日2次低频超声波治疗可加速组织修复。对于面积较大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有效清除分泌物。治疗期间需监测皮肤温度变化,防止器械压迫加重损伤。
4、营养支持每日补充1.5-2g/kg优质蛋白,优先选择乳清蛋白粉和深海鱼。维生素C摄入量增至200mg/日,锌元素补充15-20mg/日。合并低蛋白血症时需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血糖控制不佳者需调整碳水化合物比例。
5、体位调整使用交替式充气床垫,每1-2小时协助翻身改变受压部位。侧卧时保持30度倾斜避免股骨粗隆受压,坐位时加厚凝胶坐垫分散压力。骨突部位粘贴泡沫敷料缓冲摩擦,翻身时采用抬离式手法减少皮肤剪切力。
褥疮破皮后需每日观察创面颜色、渗出量和气味变化,出现黄色坏死组织或脓性分泌物应及时就医。护理时保持床单平整干燥,使用pH5.5弱酸性沐浴露清洁皮肤。长期卧床者建议进行被动关节活动,每日摄入2000ml水分维持皮肤弹性。定期评估营养状况,贫血患者需补充铁剂和叶酸。注意监测体温和血象指标,发现感染征象需立即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