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按摩哪个部位可以快速止咳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痛风按摩哪个部位有效止痛?

痛风急性发作时按摩特定穴位可辅助缓解疼痛,常用穴位有太冲穴、三阴交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和阿是穴。

1、太冲穴:

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属足厥阴肝经。按摩此穴可疏肝理气、通络止痛,对痛风引起的足部红肿热痛有缓解作用。用拇指指腹以适度力度按压3-5分钟,配合冰敷效果更佳。

2、三阴交穴:

在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是肝脾肾三经交汇处。刺激该穴位能调节尿酸代谢,减轻关节肿胀。可采用点按结合环形揉动的手法,注意避开皮肤破损处。

3、阳陵泉穴:

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属足少阳胆经。该穴位具有疏经活络功效,特别适合缓解膝关节周围痛风石造成的疼痛。按摩时可用拇指垂直向下按压,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4、足三里穴:

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是强壮保健要穴。持续按压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尿酸排泄。建议用掌根沿胫骨边缘上下推按,每日2-3次。

5、阿是穴:

即疼痛最明显的压痛点,属于局部取穴原则。在痛风发作期,轻柔按摩肿胀关节周围可暂时缓解症状,但需避免直接按压红肿部位,以防加重炎症。

痛风发作期间应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和浓肉汤等,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促进尿酸排泄。急性期关节需制动休息,可抬高患肢减轻肿胀。建议选择低强度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避免关节负重。长期控制需遵医嘱进行降尿酸治疗,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若关节持续剧痛或出现痛风石破溃,需立即就医处理。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想吐按摩哪个部位可以缓解?

按摩内关穴、合谷穴、足三里等穴位可缓解恶心呕吐症状。常用穴位主要有内关穴、合谷穴、足三里穴、中脘穴、天枢穴。

1、内关穴:

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按摩该穴位能调节胃肠功能,对晕车、孕吐、消化不良引起的恶心有显著缓解作用。用拇指指腹以适中力度按压3-5分钟,配合深呼吸效果更佳。

2、合谷穴:

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此穴位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止呕又能促进消化。特别适合饮食不当或胃肠型感冒导致的恶心,可用对侧拇指交替按压两侧穴位。

3、足三里: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作为保健要穴,持续按压能增强脾胃功能,改善化疗后呕吐、慢性胃炎等引起的恶心症状。建议用指关节沿胫骨边缘向上推按。

4、中脘穴: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直接作用于胃部,对暴饮暴食、胃胀气导致的恶心呕吐效果明显。可采用掌根顺时针揉按,配合热敷效果更好。

5、天枢穴:

位于腹部,脐中旁开2寸。该穴位能平衡肠道功能,缓解肠易激综合征、食物中毒等引起的恶心感。按摩时需平躺放松腹部,用指尖做轻柔点按。

日常可配合饮用姜茶、陈皮水等温性饮品,避免生冷油腻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饭后适当散步促进消化。若呕吐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高热、剧烈腹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急腹症、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孕妇呕吐严重者应咨询产科避免自行按压腹部穴位。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头昏按摩什么部位可以缓解?

头昏可通过按摩太阳穴、风池穴、百会穴、合谷穴及内关穴缓解,这些穴位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调节神经功能。

1、太阳穴: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连线中点向后约一横指凹陷处。按摩时用拇指指腹顺时针轻揉30秒,能缓解血管痉挛性头痛及用眼过度导致的头昏。注意力度不宜过大,避免压迫颞浅动脉。

2、风池穴:

风池穴在枕骨下两侧凹陷处,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此穴并做环形揉动,可改善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颈椎病患者按摩时需保持头部中立位。

3、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用中指指腹垂直按压此穴能升提阳气,对低血压或贫血导致的头昏尤为有效。按摩时可配合深呼吸以增强效果。

4、合谷穴:

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偏食指侧。强力按压此穴能通过经络传导缓解偏头痛伴发的头昏症状。孕妇禁用该穴位刺激。

5、内关穴:

内关穴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持续按压此穴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晕车或焦虑引发的头昏。按摩时建议配合闭目养神。

日常可饮用菊花决明子茶辅助清肝明目,避免长时间低头或突然改变体位。每天进行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动作有助于改善脑部供血。若头昏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呕吐、视物旋转,需及时排查耳石症、后循环缺血等器质性疾病。高血压患者按摩前应监测血压,避免用力过度诱发脑血管意外。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儿童按摩哪个部位可以退烧?

儿童退烧可通过按摩特定穴位辅助缓解,常用穴位有大椎穴、曲池穴、合谷穴、天河水、涌泉穴。

1、大椎穴:

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退烧要穴。用拇指指腹轻柔按压或顺时针揉动3-5分钟,能疏通督脉阳气,促进发汗解表。按摩时注意保持室温适宜,避免着凉。该穴位对风寒型发热效果显著,常伴随怕冷、无汗等症状。

2、曲池穴:

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凹陷处,属手阳明大肠经。用拇指指腹以适中力度按压2-3分钟,可清泻阳明经热。适用于高热伴便秘、面赤等症状。按摩时可配合清天河水手法,从腕横纹推向肘横纹200-300次,增强退热效果。

3、合谷穴:

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凹陷处,是全身清热要穴。用拇指与食指捏住穴位轻轻揉按3分钟,能疏散风热。对风热型发热伴咽喉肿痛效果较好。操作时注意观察儿童耐受度,力度以皮肤微红为度。

4、天河水:

前臂内侧正中线,从腕横纹至肘横纹。用食指中指指腹快速直线推擦200次,称为"清天河水"。此法能引热下行,适合各种类型发热。推擦前可涂抹少量爽身粉减少摩擦,注意避开皮肤破损处。

5、涌泉穴:

足底前三分之一凹陷处,属足少阴肾经。用拇指按压或小鱼际擦热该穴3分钟,可引火归元。对阴虚发热或夜间高热效果明显。操作后建议穿袜保暖,避免足部受寒。

按摩退烧需配合物理降温与充足饮水。保持室温24-26℃,穿着透气棉质衣物。可适量饮用温菊花茶、芦根水等清热生津饮品。发热期间宜食百合粥、藕粉等清淡食物,避免油腻辛辣。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排查感染等病因。按摩前后注意手部清洁,手法需轻柔匀速,每个穴位操作不超过5分钟,每日可重复2-3次。观察儿童精神状态变化,出现嗜睡、抽搐等需立即停止按摩并就医。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颈椎痛按摩什么部位最有效?

颈椎痛可通过按摩风池穴、肩井穴、天柱穴、大椎穴、合谷穴等穴位缓解症状。颈椎痛通常由肌肉劳损、颈椎退行性变、不良姿势、局部受凉、神经压迫等原因引起。

1、风池穴:

位于后颈部发际两侧凹陷处,按摩此穴位可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和头痛。用拇指指腹以适度力度按压,配合缓慢旋转动作,每次持续3-5分钟。该穴位对改善脑部供血和缓解颈部僵硬效果显著。

2、肩井穴:

位于肩部最高点中央凹陷处,按摩此穴位能缓解肩颈酸痛。可用食指和中指并拢按压,配合肩部放松运动。该穴位对长期伏案工作导致的肩颈疲劳有良好舒缓作用。

3、天柱穴:

位于后发际正中旁开1.5寸处,按摩此穴位可改善颈部血液循环。采用指腹轻柔按压并向上提拉的手法,能有效减轻颈椎压力。该穴位对缓解头晕和颈部活动受限有帮助。

4、大椎穴:

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按摩此穴位可调节颈部气血运行。用拇指指节适度按压并做环形揉动,能缓解颈椎退变引起的疼痛。该穴位对长期低头导致的颈椎曲度异常有改善作用。

5、合谷穴:

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凹陷处,按摩此穴位可通过经络传导缓解颈部不适。采用掐按手法刺激该穴位,配合深呼吸能起到远端治疗作用。该穴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有辅助疗效。

日常应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电子设备,每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睡眠时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避免颈部悬空或过度弯曲。可进行颈部伸展运动如缓慢左右旋转、前后屈伸等动作,增强颈部肌肉力量。饮食上适当补充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深海鱼类等,有助于骨骼健康。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上肢麻木、头晕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发烧 恋物症 瘢痕性脱发 玻璃体出血 肱骨头骨折 胃良性肿瘤 急性应激反应 视网膜静脉阻塞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感染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