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30人阅读
上牙前凸下巴后缩可通过正畸治疗、正颌手术、功能矫治器、肌功能训练、饮食调整等方式改善。上牙前凸下巴后缩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颌骨发育异常、牙齿排列问题、鼻咽部疾病等因素有关。
1、正畸治疗通过佩戴固定矫治器或隐形矫治器调整牙齿位置,适用于牙性前凸为主的病例。常用矫治器包括金属托槽、陶瓷托槽及隐形矫治器,需持续佩戴1-3年。矫正期间需定期复诊,避免进食过硬食物,保持口腔清洁。
2、正颌手术针对严重骨性畸形患者,需联合正畸与正颌手术。术式包括上颌骨截骨后移术、下颌骨前徙术等,术后需配合颌间牵引固定。手术适宜18岁以上颌骨发育稳定者,术前需完成牙齿代偿性矫正。
3、功能矫治器适用于生长发育期青少年,通过FR-III型矫治器等装置引导下颌向前生长。需每日佩戴12小时以上,配合唇肌训练。早期干预可改善颌骨发育不协调,减少成年后手术概率。
4、肌功能训练通过口周肌群训练改善异常肌肉力量平衡,包括闭唇练习、舌顶上腭训练等。每日重复进行可增强下颌骨周围肌肉张力,辅助矫正不良咬合习惯。需持续3-6个月见效。
5、饮食调整增加富含钙磷的乳制品、鱼类等食物促进颌骨发育,避免长期咀嚼软食导致颌骨刺激不足。儿童期应多食用苹果、胡萝卜等需充分咀嚼的食物,刺激下颌骨功能性生长。
建议尽早就诊口腔正畸科评估畸形类型,儿童患者需在替牙期开始干预。日常避免口呼吸、吮指等不良习惯,睡眠时保持正确体位。正畸治疗期间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齿,定期进行专业洁牙。术后患者需遵循流质饮食过渡,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内固定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