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21人阅读
扁平湿疣是二期梅毒的典型皮肤表现,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肛周或外生殖器部位出现的扁平湿润丘疹或斑块。扁平湿疣具有高度传染性,需通过血清学检测确诊,主要治疗方式包括青霉素注射、避免性接触及密切接触者筛查。
1、病因与传播扁平湿疣由梅毒螺旋体直接感染皮肤黏膜所致,多通过性接触传播。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经血液扩散至全身,在感染后6-12周进入二期梅毒阶段,此时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皮肤血管周围,导致特征性皮损。高危性行为、多性伴侣或未使用屏障避孕措施者感染风险显著增加。
2、典型症状皮损多发生于会阴、肛周等潮湿部位,表现为直径1-3厘米的扁平状粉红色或灰白色丘疹,表面湿润光滑,常融合成菜花状斑块。皮损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触碰易出血,伴随轻度瘙痒或灼热感。部分患者可同时出现全身症状如低热、淋巴结肿大、黏膜白斑等二期梅毒表现。
3、诊断方法需结合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皮损渗出液中的螺旋体,以及梅毒血清学试验确诊。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可作为筛查,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用于确诊。需与尖锐湿疣、鲍温样丘疹病等疾病鉴别,后者HPV检测为阳性而梅毒血清学阴性。
4、规范治疗苄星青霉素注射液为一线治疗药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多西环素片或头孢曲松钠注射液。治疗期间应避免性接触直至皮损完全消退且血清学滴度下降。所有性伴侣均需接受筛查和治疗,治疗后需定期复查血清学指标直至转阴。
5、预后管理早期规范治疗预后良好,皮损通常在2-4周内消退。若未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潜伏梅毒或三期梅毒,累及心血管或神经系统。治愈后仍需监测血清学反应3年,期间出现新发皮损或血清学滴度上升提示复发或再感染。
确诊扁平湿疣后应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抗菌治疗,治疗期间使用专用毛巾及浴具并高温消毒。日常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继发感染。建议性伴侣同步检查,治疗后6个月内每月复查血清学指标,之后每3个月复查直至抗体转阴。恢复期应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促进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