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92人阅读
浸润性肺癌是指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周围肺组织浸润生长的恶性肿瘤,属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病理类型,主要包括浸润性腺癌、浸润性鳞癌等亚型。
1、病理特征浸润性肺癌在显微镜下可见癌细胞呈巢状或条索状浸润生长,常伴有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典型病理表现为肿瘤边界不清,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检测中,腺癌通常表达TTF-1和NapsinA,鳞癌则表达P40和P63。
2、临床表现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持续性咳嗽、痰中带血、胸痛等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体重下降、乏力。肿瘤侵犯胸膜时可引起胸腔积液,压迫支气管可能导致肺不张,转移至骨骼可引起病理性骨折。
3、诊断方法低剂量CT是筛查的主要手段,发现可疑结节后需进行增强CT评估。确诊依赖病理活检,可通过支气管镜、CT引导下肺穿刺或胸腔镜获取组织。PET-CT有助于判断全身转移情况,基因检测对靶向治疗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4、治疗原则早期以手术切除为主,常用术式包括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中晚期需综合治疗,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可选择吉非替尼片、奥希替尼片等靶向药物,或采用培美曲塞二钠联合顺铂等化疗方案。免疫治疗药物如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适用于PD-L1高表达患者。
5、预后因素预后与病理分期密切相关,IA期5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而IV期不足5%。组织学分级、基因突变状态、患者体能状况等都会影响预后。定期随访监测复发,术后前2年每3-6个月需进行胸部CT复查。
确诊浸润性肺癌后应戒烟并避免二手烟,保持均衡饮食以维持体重,适量进行有氧运动改善肺功能。治疗期间注意口腔清洁预防感染,出现呼吸困难等不适及时就医。建议患者加入正规康复计划,通过呼吸训练改善生活质量,家属需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并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