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07人阅读
屎尿失禁是指无法自主控制排便或排尿的异常现象,医学上称为大便失禁和尿失禁。该症状可能由盆底肌功能障碍、神经系统损伤、泌尿系统疾病、直肠病变或老年退行性改变等因素引起。
1、盆底肌功能障碍妊娠分娩、长期便秘或慢性咳嗽可能导致盆底肌松弛或损伤,表现为咳嗽或打喷嚏时漏尿,或排便急迫难以控制。轻症可通过凯格尔运动改善,中重度需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必要时使用聚卡波非钙片等药物增强括约肌功能。
2、神经系统损伤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能破坏排尿排便反射弧,导致感觉减退和控便能力丧失。此类患者需进行间歇导尿,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严重者需骶神经调节手术干预。
3、泌尿系统疾病前列腺增生、膀胱过度活动症或尿路感染可能引发急迫性尿失禁,表现为尿频尿急伴漏尿。可选用索利那新片缓解膀胱痉挛,合并感染时需联用左氧氟沙星片抗炎治疗。
4、直肠病变直肠脱垂、痔疮或炎症性肠病可能改变直肠敏感性,导致排便感知异常。需通过肛门直肠测压评估功能,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肠道炎症,顽固性脱垂需经肛吻合器手术修复。
5、老年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增长,尿道括约肌萎缩和直肠弹性下降会增加失禁风险。建议老年患者定时如厕,适量补充乳果糖口服溶液预防便秘,必要时使用成人护理用品辅助管理。
日常需保持会阴清洁干燥,避免摄入咖啡因及辛辣食物刺激膀胱。每日进行盆底肌锻炼,如收缩肛门动作持续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记录排尿排便日记帮助医生评估,外出时携带备用衣物及护理垫。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至消化内科或泌尿外科就诊,通过尿动力学检查、肛门超声等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