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69人阅读
吃泻药可以清理肠道宿便,但需谨慎使用。泻药通过刺激肠道蠕动或增加粪便含水量促进排便,但长期依赖可能扰乱肠道功能。
短期使用刺激性泻药如比沙可啶肠溶片、番泻叶颗粒等可快速排出粪便,适用于便秘急性发作。这类药物直接作用于肠神经,促进结肠收缩,但可能引发腹痛、电解质紊乱。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通过保留水分软化粪便,作用较温和,适合老年人或轻度便秘者。容积性泻药如小麦纤维素颗粒通过吸水膨胀增加粪便体积,需配合大量饮水,起效较慢但安全性较高。
长期频繁使用泻药会导致肠道敏感性下降,形成药物依赖,反而加重便秘。部分人群如孕妇、炎症性肠病患者禁用刺激性泻药。错误使用可能引发脱水、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临床建议连续使用泻药不超过1周,若症状未缓解需就医排查肠息肉、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病因。
改善便秘应优先调整饮食结构,每日摄入25克以上膳食纤维,饮用1.5升水,培养固定排便习惯。适量运动如快走、腹部按摩可促进肠蠕动。若需使用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类型,避免自行长期服用。出现血便、体重下降等报警症状时须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