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86人阅读
手足口病通常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多在38-39摄氏度之间。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疱疹,可能伴随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
手足口病发热多出现在病程初期,持续1-3天,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高热。发热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多数患儿发热可自行缓解。发热期间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适当补充水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肢体抖动等症状,提示病情可能加重。
极少数重症病例可能出现超高热,体温超过40摄氏度,伴随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抽搐等。这类情况需立即就医,可能与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有关。重症手足口病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起病急骤,进展迅速,需警惕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
患儿发热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家长需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进食情况及皮疹变化,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就诊。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一周,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