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64人阅读
失去亲人后持续伤心确实可能增加抑郁风险,但并非必然发展为抑郁症。丧亲之痛属于正常心理反应,若长期无法缓解或伴随特定症状时需警惕病理性抑郁。
多数人在经历亲人离世后会出现阶段性情绪低落、失眠、食欲减退等反应,通常随时间推移逐渐缓解。这种悲伤情绪有助于心理适应过程,一般持续数周至数月不等。期间可通过亲友支持、适度宣泄情感、保持规律生活等方式促进恢复。若6个月后仍存在强烈痛苦感,或出现自我否定、社交回避、持续疲乏等表现,则可能属于延长哀伤障碍。
少数人群可能因遗传易感性、既往抑郁史或缺乏社会支持等因素,在丧亲后发展为抑郁症。典型表现包括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减退,可能伴随体重明显变化、睡眠障碍、注意力下降甚至自杀念头。此类情况需要专业心理评估,必要时结合认知行为治疗或药物干预。
建议保持每日适度户外活动与社会接触,避免长期独处或过度压抑情绪。可记录情绪变化日记帮助识别异常波动,若出现持续早醒、食欲紊乱或无法正常工作学习超过两周,应及时至精神科或心理门诊就诊。对于存在慢性疾病或精神障碍家族史者,建议在丧亲初期即寻求心理咨询师预防性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