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51人阅读
视网膜裂孔一般不能自愈,需及时就医干预。视网膜裂孔可能由玻璃体牵拉、高度近视、外伤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闪光感、飞蚊症等症状。
视网膜裂孔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全层缺损,其形成后缺乏自我修复能力。裂孔边缘的视网膜组织无法主动闭合缺损,且可能因玻璃体持续牵拉导致裂孔扩大。若未及时治疗,玻璃体液可能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腔,引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伤。临床数据显示,约半数未干预的视网膜裂孔会在数周至数月内进展为视网膜脱离。
极少数微小视网膜裂孔在无玻璃体牵拉的情况下可能暂时保持稳定,但这种情况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即使暂时未发生视网膜脱离,裂孔区域仍存在感光细胞凋亡风险,可能导致视野缺损。妊娠期女性、高度近视患者或眼部外伤者更易出现病情进展,此类人群需特别警惕。
建议出现闪光感或飞蚊症加重时立即至眼科进行散瞳眼底检查。确诊后可通过激光光凝术封闭裂孔,该治疗可在门诊完成,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1-2周。日常应控制血压血糖,避免头部剧烈晃动,高度近视者建议每半年复查眼底。若已发生视网膜脱离,则需尽快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视网膜复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