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65人阅读
噬血细胞综合症可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输血支持、感染预防、心理疏导等方式干预。该病可能由遗传缺陷、病毒感染、恶性肿瘤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持续发热、肝脾肿大、血细胞减少等症状。
1、日常护理保持卧床休息以减少耗氧量,维持室温在20-24摄氏度避免受凉。每日监测体温变化,记录液体出入量,观察有无皮肤瘀斑或黏膜出血。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热量且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牛奶、鱼肉泥、米粥等,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
2、药物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抑制过度免疫反应,联合依托泊苷注射液控制细胞因子风暴。对于EB病毒感染者可能加用更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测肝功能、电解质水平,注意观察有无心悸、水肿等糖皮质激素副作用。
3、输血支持严重贫血者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小板低于20×10⁹/L时需输注机采血小板。输血前严格交叉配血,输注过程中监测有无寒战、皮疹等输血反应,输血后复查血常规评估疗效。凝血功能异常者可静脉补充新鲜冰冻血浆。
4、感染预防实施保护性隔离措施,病房每日紫外线消毒,医护人员操作前严格手卫生。避免留置导管等侵入性操作,口腔护理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肛周清洁后用碘伏消毒。出现发热时及时留取血培养,经验性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
5、心理疏导疾病反复可能引发焦虑抑郁情绪,需用通俗语言解释治疗进展,鼓励表达内心感受。引导家属参与护理,通过抚摸、音乐疗法缓解紧张。儿童患者可通过游戏治疗转移注意力,青少年可加入病友互助小组增强治疗信心。
患者需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摩擦皮肤,餐具煮沸消毒防止消化道感染。恢复期逐步增加活动量,从床边坐起过渡到短距离行走。定期复查血常规、铁蛋白、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等指标,发现嗜睡、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立即就医。家属应学习体温测量和出血观察技巧,避免带患者前往人群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