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50人阅读
手术后引起败血症主要与细菌感染、免疫力下降、手术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败血症是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
1、细菌感染手术过程中若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或术后伤口护理不当,可能导致细菌通过切口进入血液循环。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寒战、心率加快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治疗。
2、免疫力下降手术创伤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暂时性降低,特别是老年患者或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更易发生感染。术后营养支持不足会进一步削弱免疫力。建议通过肠内营养粉剂补充蛋白质,必要时可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增强抵抗力。
3、手术操作不当复杂手术时间长、组织损伤范围大,或术中止血不彻底形成血肿,均可增加感染风险。腹腔手术后发生肠瘘时,肠内容物污染腹腔易引发败血症。需通过腹部CT等检查明确感染灶,可能需要二次手术清创。
4、导管相关感染术后留置的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等医疗装置可能成为感染途径。导管留置超过72小时感染概率显著增加。表现为穿刺部位红肿、脓性分泌物。需及时拔除导管并做细菌培养,根据结果选择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药物治疗。
5、院内交叉感染医院环境中耐药菌株较多,通过医护人员手部或医疗器械传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需使用注射用万古霉素治疗。术后患者应单间隔离,医护人员需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术后应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每日观察有无红肿渗液。体温超过38℃持续24小时需及时就医。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白等,适量补充维生素C促进伤口愈合。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但需在床上进行踝泵运动预防静脉血栓。家属探视时应佩戴口罩,减少感染风险。若出现意识模糊、尿量减少等休克表现,须立即呼叫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