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91人阅读
手足口病一直高烧不退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治疗、药物退热、抗病毒治疗、就医评估等方式缓解。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或贴退热贴辅助散热。避免酒精擦浴或冰敷,可能刺激皮肤或引发寒战。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需结合其他干预措施。
2、补液治疗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口服补液盐溶液,预防脱水。患儿因口腔疱疹疼痛拒食时,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避免酸性或过热饮食加重黏膜损伤。
3、药物退热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或布洛芬混悬滴剂,间隔4-6小时重复给药。禁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退热药物需按体重精确计算剂量,家长不可自行调整。
4、抗病毒治疗重症病例需住院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或干扰素α2b喷雾剂。普通型手足口病多为自限性,无须常规抗病毒治疗。若合并细菌感染可联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5、就医评估持续高热超过3天、精神萎靡、肢体抖动或呕吐需急诊处理。EV71型感染可能引发脑炎或肺水肿,需监测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重症病例可能需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
患儿发热期间应保持室内通风,衣物选择纯棉透气材质。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清洁玩具和常接触物品,疱疹破溃处涂抹炉甘石洗剂。隔离期至少2周,避免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恢复期可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