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76人阅读
输尿管结石引起尿频主要与结石刺激输尿管黏膜、膀胱反射性收缩及继发尿路感染有关。输尿管结石可能由代谢异常、尿路梗阻、饮食因素、尿路感染、药物因素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腰痛、血尿、尿频、排尿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可通过增加饮水量、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开放手术等方式治疗。
1、代谢异常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代谢异常可导致尿液中晶体物质过饱和析出形成结石。这类结石多伴有尿液酸碱度异常,可能刺激输尿管黏膜引发尿频。治疗需纠正基础代谢紊乱,常用枸橼酸氢钾钠颗粒调节尿酸代谢,使用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必要时服用别嘌醇片控制尿酸生成。
2、尿路梗阻结石嵌顿在输尿管狭窄处会造成不完全性梗阻,膀胱为代偿性排空残余尿会频繁收缩。长期梗阻可能继发肾积水,表现为排尿间隔缩短但尿量减少。可尝试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松弛输尿管平滑肌,配合双氯芬酸钠栓缓解痉挛疼痛,严重梗阻需手术解除。
3、饮食因素长期高草酸饮食如大量食用菠菜、浓茶,或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易形成草酸钙结石或尿酸结石。这类结石移动时直接摩擦尿路上皮,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尿意频繁。建议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稀释尿液,限制钠盐摄入,避免维生素C过量补充。
4、尿路感染结石作为异物易滋生细菌,继发感染时炎性物质刺激膀胱三角区会导致尿频尿急。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可检测到尿白细胞升高。需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配合三金片等中成药辅助消炎。
5、药物因素长期服用磺胺类、抗癫痫药等可能诱发药物性结石。这类结石表面粗糙,移动时易损伤黏膜引发排尿异常。需评估用药必要性,更换为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片等替代药物,同时监测尿液结晶情况。
输尿管结石患者应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2500毫升,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结石移位。饮食需根据结石成分调整,草酸钙结石患者限制菠菜坚果摄入,尿酸结石患者减少红肉海鲜。出现发热、无尿等紧急情况须立即就医,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复发情况。结石成分分析对预防复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