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43人阅读
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生育时存在遗传概率,但并非绝对遗传。双向情感障碍的遗传因素约占30%-40%,环境因素和后天干预同样重要。若父母一方患病,子女遗传概率约为10%-15%;若双方均患病,概率可能升至30%-50%。
双向情感障碍的遗传机制涉及多基因共同作用,目前研究发现与脑内神经递质调节、生物钟基因变异等有关。孕期情绪稳定和规范治疗可降低遗传风险,部分患者子女可能仅表现为情绪波动或轻度抑郁,未必发展为典型疾病。家族中若有其他精神疾病史,遗传概率可能叠加。
极少数情况下,基因突变可能导致高遗传倾向,这类情况常伴有早发症状或家族聚集性发病。某些特定基因型如CACNA1C、ANK3等位点变异时,后代患病风险显著增加。环境诱因如童年创伤、长期压力等可能激活潜在遗传风险。
建议计划生育前进行遗传咨询,孕期保持情绪稳定并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新生儿可定期评估情绪行为发育,儿童期注意营造低压力环境。母乳喂养期间需避免使用锂盐等可能影响婴儿的药物,必要时选择替代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