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83人阅读
放化疗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因个体差异和治疗方案不同而存在差异,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反应、脱发等,多数症状可通过医疗干预缓解。
放化疗是肿瘤治疗的常用手段,其副作用主要源于药物或射线对正常细胞的杀伤作用。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可能增加感染和出血风险,临床常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等药物支持治疗。胃肠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医生可能开具盐酸昂丹司琼片、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等对症药物。脱发通常在治疗结束后逐渐恢复,头皮冷却技术可减轻症状。部分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需定期监测并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等护肝药物。放射性肺炎或皮肤损伤在放疗中较常见,可配合糖皮质激素软膏或抗生素软膏处理。
放化疗还可能引发疲劳、口腔黏膜炎、神经毒性等反应。疲劳可通过调整作息和适度运动改善,口腔护理使用碳酸氢钠漱口液预防感染,神经毒性表现为手脚麻木,甲钴胺片等营养神经药物可能有所帮助。心脏毒性多见于特定化疗药物,需通过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监测。远期副作用如继发肿瘤、不孕不育等虽概率较低但需提前评估,精子冷冻或卵巢保护技术可作为预防措施。治疗期间营养支持至关重要,高蛋白饮食配合肠内营养粉剂能帮助维持体重。
接受放化疗期间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选择易消化的高营养食物如蒸蛋羹、鱼肉泥等,避免生冷刺激食物。每日监测体温预防感染,使用软毛牙刷减少口腔出血。治疗结束后需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长期随访关注远期并发症。建议与主治医生保持沟通,及时反馈不适症状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可寻求心理辅导缓解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