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510人阅读
糖尿病患者喝酒后可能出现血糖波动、神经损伤、心血管风险增加等后果。酒精可能干扰降糖药物代谢,诱发低血糖或高血糖,长期饮酒还会加重糖尿病并发症。
酒精会抑制肝脏糖原分解功能,导致血糖快速下降,尤其在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降糖药时更易发生低血糖。低血糖症状包括头晕、冷汗、心悸,严重时可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酒精热量较高,过量饮用可能造成热量超标,引起餐后血糖升高。部分酒精饮料含糖量高,直接导致血糖水平上升。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会损伤胰腺β细胞功能,影响胰岛素分泌能力。
长期饮酒会加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症状加重。酒精可能损伤自主神经,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和体位性低血压。饮酒会增加心血管负担,升高甘油三酯水平,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酒精与二甲双胍联用可能诱发乳酸酸中毒,出现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酗酒会导致肝功能异常,影响药物代谢,增加酮症酸中毒风险。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限制饮酒,男性每日不超过2个标准饮酒单位,女性不超过1个单位。避免空腹饮酒,饮酒时需监测血糖变化。出现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进食含糖食物。使用胰岛素或促泌剂的患者饮酒前需咨询医生调整剂量。建议选择干红葡萄酒等低糖酒类,避免饮用甜酒、鸡尾酒等高糖酒精饮料。定期检查肝功能、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时发现酒精引起的代谢异常。